
舞樂名。《史記·孝文本紀》:“高廟酬,奏《武德》、《文始》、《五行》之舞。”《後漢書·明帝紀》:“冬,十月,蒸祭 光武 廟,初奏《文始》、《五行》、《武德》之舞。” 章炳麟 《正名雜義》:“《文始》《五行》, 唐 後亦闕。”
“文始”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解釋:
指漢代宮廷樂舞名稱,源自舜帝時期的《韶舞》。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将其更名為《文始》。該樂舞用于祭祀等重要禮儀場合,如:
章太炎所著《文始》是一部探索漢語語源的學術著作,通過分析字形、聲韻追溯漢字演變軌迹。
作為“文”與“始”的複合詞時,可引申為:
提示:具體含義需結合上下文判斷。若涉及曆史禮樂制度,優先參考“舞樂名”解釋;若讨論語言學則指向章太炎著作;作為普通詞語組合時側重文化或起始含義。
《文始》是一個詞語,它的意思是文字的起源或開始。
《文始》由左右結構組成,左邊是部首“文”,右邊是部首“田”,總共有8筆。
《文始》是一個古代漢字詞語,源自《說文解字》。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保持不變,仍然是“文始”。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文始》在古時候的寫法如下:
文:
王韋!
三點豎鈎!
始:
王幾米!
三點豎鈎!
1. 《文始》之前,人們使用的是象形文字。
2. 文化的興起标志着社會進入了一個新的《文始》。
1. 文字
2. 文化
3. 文明
4. 文獻
5. 文藝
1. 文字
2. 文化
3. 文明
1. 未始
2. 未文
3. 未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