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海島 ”。
“海隝”是“海島”的異體寫法,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1. 基本釋義
“海隝”指被海水環繞的小片陸地,即現代漢語中的“海島”。該詞由“海”和“隝”組成,其中“隝”同“島”(dǎo),屬于古漢語中的異體字用法。
2. 文獻引證
3. 擴展說明
“海隝”是“海島”的古代異體形式,釋義明确但使用頻率極低。如需具體文獻案例,可參考宋代地理、軍事類古籍。
海隝是一個古代的漢字,它由兩個部分組成:海和隝。海隝的拼音為hǎi shǐ,意思是用木材圍繞起來的網箱,用于捕魚。
海隝的部首是木(mù),它位于字的左邊,表示與木材相關。海隝一共由11個筆畫組成,其中,海部分有6個筆畫,隝部分有5個筆畫。
海隝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中,是由古代人們為了方便捕魚而發明的一種工具。海隝的繁體字是海障,讀音和意思都與海隝相同。
根據古代漢字的寫法,海隝的形狀如下:
1. 漁民用海隝捕獲了大批魚類。
2. 我們可以在海邊看到一排排的海隝,用于養殖貝類。
1. 海鮮:指從海中捕獲的新鮮食物。
2. 魚網:用于捕撈魚類的網狀工具。
漁網、捕魚網
魚簍、魚桶(用于裝魚的容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