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孤翠的意思、孤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孤翠的解釋

(1).指挺拔翠綠的景物。《藝文類聚》卷八七引 南朝 梁 徐摛 《冬蕉卷心賦》:“拔殘心於孤翠,植晚翫於冬餘。” 唐 陳子昂 《與東方左史虬修竹篇》:“龍種生南嶽,孤翠鬱亭亭。” 唐 劉太真 《宣州東峰亭各賦一物得古壁台》:“光含孤翠動,色與暮雲寂。”

(2).指獨立蒼翠的山峰。 宋 蘇轼 《七月五日》詩之二:“雲間聳孤翠,林表浮遠漲。”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孤翠”是一個漢語詞彙,常用于文學描寫,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義

  1. 指挺拔翠綠的景物
    多用于形容植物或自然景觀,如竹林、蕉葉等獨立而青翠的形态。例如唐代陳子昂在《修竹篇》中寫道:“龍種生南嶽,孤翠鬱亭亭”,以“孤翠”描繪竹子的蒼翠挺拔。

  2. 指獨立蒼翠的山峰
    強調山峰孤立而青翠的意象,如蘇轼《七月五日》詩雲:“雲間聳孤翠,林表浮遠漲”,通過“孤翠”凸顯山巒的孤傲與蒼翠。

二、延伸解析

三、引用示例

“孤翠”兼具自然描寫與象征意義,是中文古典文學中富有畫面感的詞彙。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文背景,可參考相關古籍或解析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孤翠

孤翠(gū cuì),意為孤獨的青翠。它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其中“孤”作為形聲字,由“又”和“瓜”組成,意為單獨、獨立;“翠”是一個形容詞,表示青綠色。這個詞語源于古代漢語,具有一定的文學性和藝術性。

部首和筆畫

“孤”字的部首是又字底,總筆畫數是9畫;“翠”字的部首是羽字底,總筆畫數是15畫。

來源

“孤翠”這個詞語最早出現在古代文學作品中,形容孤單而美麗的景色。在詩歌、散文中,經常描繪孤翠的山、孤翠的樹、孤翠的花等,以表達孤獨中的美麗和獨特之處。

繁體

《孤翠》的繁體字為「孤翠」。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有所不同。《孤翠》這個詞在古時候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但整體意義沒有改變。

例句

1. 山間一片孤翠,宛如一抹翠色的畫。 2. 那林中孤翠的木屋,遙相呼應着大自然的甯靜。 3. 夕陽下,湖面上泛起了點點孤翠的微光。

組詞

1. 孤寂:形容孤獨而寂靜的狀态。

2. 青翠:形容顔色或綠色的植物濃綠。

3. 孤苦伶仃:形容生活孤獨、無依無靠。

近義詞

1. 獨翠:形容獨立而美麗的青翠。

2. 孤青:形容獨自一人的青翠景色。

3. 孤寂綠:形容孤獨清寂的綠色。

反義詞

1. 青群綠:形容繁茂、成群的綠色。

2. 衆翠:形容衆多的翠綠。

3. 合翠:形容青翠連綿、相互交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