簠簋之風的意思、簠簋之風的詳細解釋
簠簋之風的解釋
指官吏貪財受賄的風氣。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六:“ 萊陽 趙崙 閬仙 , 康熙 二十一年督學 江 南,力矯時風,清廉自矢。過 江 擊楫曰:‘某若一毫自私,不能生渡 江 北矣。’於是幹謁不行,孤寒吐氣,簠簋之風為之一變。”
詞語分解
- 簠簋的解釋 .簠與簋。兩種盛黍稷稻粱之禮器。《禮記·樂記》:“簠簋俎豆,制度文章,禮之器也。”亦借指酒食、筵席。《晏子春秋·雜上十二》:“ 景公 飲酒,夜移于 晏子 之家……公曰:‘酒醴之味,金石之聲,願與夫子樂
- 風的解釋 風 (風) ē 空氣流動的現象。氣象學特指空氣在水平方向的流動:風向。風速。風級。風險。風波(喻糾紛或亂子)。風雨如磐(a.指風雨不斷,天色黑暗,給人以重壓的感覺;b.喻 * 或境地艱難)。風花雪月
網絡擴展解釋
“簠簋之風”是一個漢語成語,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 字面含義:簠(fǔ)和簋(guǐ)是古代祭祀或宴飲時盛放糧食的青銅器皿。成語以器物代指官吏的貪腐行為,比喻官場中貪污受賄、奢侈浪費的不良風氣。
出處與典故
- 文獻來源:出自清代陳康祺《郎潛紀聞》卷六,記載了康熙年間官員趙崙(字阆仙)在江南整頓吏治的事迹。他過江時立誓“若一毫自私,不能生渡江北”,最終扭轉了當地腐敗風氣。
用法與近義詞
- 語法功能:多作主語或賓語,用于描述社會風氣,如“整頓簠簋之風”。
- 近義詞:簠簋不飾(委婉表達官員貪污)。
延伸說明
該成語通過器物象征權力與財富,暗含對官場腐敗的批判。曆史上常與清官反貪故事關聯,如趙崙的事例體現了對“簠簋之風”的抵制。
網絡擴展解釋二
《簠簋之風》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堅持正義和廉潔,抵制************的風氣。它的拆分部首是“簠”和“簋”,部首分别是竹和米。它的筆畫總共有18畫,其中“簠”有15畫,“簋”有3畫。《簠簋之風》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詩經·魯頌·魯風·簠簋》這首古代詩歌中,描述了魯國國君治理國家的風氣。
在繁體字中,“簠簋之風”分别是「簠簋之風」。在古時候,漢字寫法有所不同,例如,當初的寫法可能是「簠簋之風」,并沒有統一規定的書寫方式。
以下是一個例句:我們應該努力營造簠簋之風,使社會更加公正和廉潔。
一些相關的詞彙組合包括:廉潔、廉政、正直、抵制貪污、反腐敗等。
近義詞可能包括:廉政之風、清風正氣、廉潔風氣等。
反義詞可能包括:貪污犯罪、腐敗丑行、不正當行為等。
希望這些信息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