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履道坊的意思、履道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履道坊的解釋

即 履道裡 。 清 趙翼 《清江浦送費制府入為大司馬》詩之三:“ 孔融 檄改 康成裡 , 思黯 東臨 履道坊 。”自注:“ 牛僧孺 舉制科, 白樂天 為考官,後 白 退居東都 履道裡 , 牛 為留守,時相過從。”參見“ 履道裡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履道坊是中國古代洛陽城的重要裡坊之一,得名自《周易》"履道坦坦"的哲學理念,意指遵循正道而行。該坊始建于隋代,興盛于唐代,是洛陽城規劃中"天人合一"思想的典型體現。其名稱蘊含"踐行道德準則"的深意,反映了古代城市建設中禮制與人文精神的融合。

作為唐代文人雅士的聚居地,履道坊因白居易晚年宅邸而聞名于世。據《舊唐書》記載,白居易緻仕後定居于此,其《池上篇》序言詳細描述了履道坊宅院"五畝之宅,十畝之園,有水一池,有竹千竿"的園林格局,展現了唐代士大夫階層的生活美學。考古發現顯示,該坊遵循裡坊制度的方形格局,坊牆邊長約500米,内部十字街劃分的四個區塊中,東南隅為白居易宅院遺址所在。

在文化傳承層面,履道坊承載着重要的曆史記憶。宋代李格非《洛陽名園記》記載,該坊至北宋仍保留唐代園林遺韻。元代《河南志》則系統收錄了履道坊的建制沿革,為後世研究提供了珍貴文獻。現代學者傅熹年在《中國古代建築史》中,通過建築基址複原圖揭示了該坊的空間組織特征。

網絡擴展解釋

履道坊是隋唐時期洛陽城的重要裡坊,其曆史和文化内涵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地理位置與自然環境 履道坊(亦稱履道裡)始建于隋朝,位于隋唐洛陽城外郭城東南隅,今洛龍區安樂鎮獅子橋村一帶。坊内水系發達,伊水自南入城的河渠流經坊西、坊北,形成遍布水塘、竹林、楊柳和果園的獨特景觀,自然環境秀麗。

二、曆史沿革與名人宅邸

  1. 隋代奠基:隋文帝長女樂平公主與洛陽城設計者宇文恺均在此建宅,奠定其貴族聚居地地位。
  2. 唐代興盛: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晚年(公元829年後)購得履道裡宅院,經多次修葺形成融合蘇杭風格的私家園林,成為其退隱後的居所。此外,杜牧等名人也曾在此居住。

三、白居易宅園的文化意義 白居易在此居住期間,不僅創作了大量詩作,還與胡杲、吉皎等八人結成“九老會”,于宅内設“九老堂”并繪制《九老圖》,成為唐代文人雅集的典範。其園林設計注重水景與建築的融合,對我國古典園林藝術發展有深遠影響。

四、曆史遺存與文獻記載 盡管履道坊的實體建築已湮沒無存,但通過《九老圖》《池上篇》等文獻及白居易詩作(如《池上篇序》),仍可窺見其風貌。現代考古在獅子橋村發現的唐代建築基址,進一步佐證了其曆史真實性。

履道坊作為隋唐洛陽城兼具自然景觀與人文底蘊的裡坊,既是貴族園林的典型代表,也是白居易晚年生活與文學創作的重要空間載體,反映了唐代士大夫的審美情趣與生活方式。

别人正在浏覽...

背暗投明邊憂避坑落井禀聞鄙猥不了而了察見淵魚者不祥抄數伧歌成婚成軸陳紹塵相愁胡出面腔鉏子詞癖帶鞓丹術調把戲端審防心攝行府丞魚附骥攀鴻附録龜屋過養航海何誰緘縢奸汙謹警決泆柯岩連結列都理匦使慢待門着清明上河圖窮發窮根究底賞項涉履申薦適遘勢降手集刷箒司業俗監擡估談機體候萬丈深淵文耀窩氣香蓮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