蟠泊的意思、蟠泊的詳細解釋
蟠泊的解釋
(1).蟠曲停留。 唐 王度 《古鏡記》:“仍掘樹,樹心有一穴,於地漸大,有巨蛇蟠泊之跡。”
(2).充滿;布滿。 宋 蘇舜欽 《<石曼卿詩集>序》:“獨以勁語蟠泊,會而終於篇,而復氣橫意舉,灑落章句之外。”參見“ 蟠薄 ”。
詞語分解
- 蟠的解釋 蟠 á 屈曲,環繞,盤伏:蟠蜿。蟠萦。蟠結。蟠踞(亦作“蟠據”)。蟠道。蟠龍。蟠螭紋(中國春秋戰國青銅器上紋飾之一,以盤曲的龍蛇組成)。蟠夔紋(中國殷和西周青銅器上紋飾之一,以盤曲的夔龍組成)。龍蟠虎
- 泊的解釋 泊 ó 停船靠岸:泊船。泊位(航運上指港區能停靠船泊的位置)。停泊。 停留:飄泊。 〔落( 安靜:淡泊(亦作“澹泊”)。?)泊〕見“落”。 泊 ō 湖:湖泊。水泊。血泊(一大灘血)。 筆畫數:;
專業解析
"蟠泊"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古代文獻或特定語境中。其核心含義可以理解為:
盤曲停聚;盤踞停留。
這個詞語由兩個字組合而成:
- 蟠 (pán):本義指盤曲、環繞、伏卧。常用來形容龍蛇等動物盤繞的狀态,引申為曲折環繞或深藏伏卧。參見《說文解字》對“蟠”的解釋:“蟠,屈也。” 以及《康熙字典》引《廣韻》:“蟠,龍蟠。”
- 泊 (bó / pō):在此處讀作bó,主要取其“停船;停留;栖止”之意。如《玉篇·水部》:“泊,止舟也。” 引申為一般的停駐、栖止。
因此,“蟠泊”合起來,形象地描繪了某物(常指龍蛇、水流、雲霧、氣勢等)盤繞曲折地停駐、聚集或深藏于某處的狀态。
使用場景與示例:
- 形容水流: 指水流蜿蜒曲折,最終彙聚或停滞于某處。例如:“山澗溪流蟠泊于深潭之中。”
- 形容雲霧/煙氣: 指雲霧或煙氣缭繞不散,聚集彌漫。例如:“清晨霧氣蟠泊于山谷之間。”
- 形容龍蛇等生物: 指龍蛇等盤曲潛伏。例如:“古木虬枝,似有蛟龍蟠泊其上。”(此用法更常見“蟠”單獨使用或“龍蟠”)。
- 形容氣勢/力量: 比喻某種氣勢或力量深藏潛伏,蓄勢待發。例如:“英傑之氣,蟠泊于胸臆之間。”(此用法較文雅且少見)。
- 形容事物聚集: 泛指事物盤繞聚集于一處。
“蟠泊”是一個帶有文學色彩和畫面感的動詞,強調物體(尤其是具有延展性或動态的事物)以盤曲、環繞的姿态停駐、聚集或深藏于某地。其核心在于“盤曲”與“停聚”的結合。
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 - 可查詢“蟠”和“泊”的詳細釋義及部分複合詞用例。
- 《辭源》(商務印書館) - 收錄古漢語詞彙,可查證字詞的古義及演變。
- 《說文解字》(許慎) - 提供“蟠”字的本義解釋。
- 《康熙字典》 - 綜合曆代字書,收錄“蟠”和“泊”的多種釋義及書證。
-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 針對古漢語詞彙,提供較為精煉的解釋和例證。
網絡擴展解釋
“蟠泊”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主要含義:
一、基本含義
-
形容彎曲回旋的狀态
指江河、物體等呈現曲折盤繞的形态,如“巨蛇蟠泊之跡”。該義項源自“蟠”的本義(盤曲、環繞)和“泊”的停駐之意,強調動态中的靜止感。
-
表示充滿或遍布
用于描述事物廣泛覆蓋或充盈的狀态,如“勁語蟠泊”形容文辭氣勢充沛。
二、用法與示例
- 地理描述:唐代王度《古鏡記》中“巨蛇蟠泊之跡”,以蛇的盤踞形态比喻地理特征。
- 抽象表達:宋代蘇舜欽用“勁語蟠泊”形容詩文語言飽滿有力,體現抽象概念的充盈感。
三、注意事項
- 讀音:“泊”在此詞中讀作bó,而非多音字中的其他發音。
- 語境差異:需根據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如描述具象形态時側重“彎曲”,而形容抽象内容時多指“充滿”。
如需進一步考證古籍用例,可參考《古鏡記》《石曼卿詩集》序等文獻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按甲休兵白頭疊雪半生唱漏産後酬償醇雅出蒐達嚫登下都鄙堕馬髻髣髴發撚烽火四起感喜貢助滾壩合訂本荟集交浃膠漆契金靈馬拒險拘押所誇謾潋滟陵署爐甘石毛氄名義工資磨快内讧内身念戀爬山虎飄散被發左袵譬則前仆後踣潛山隱市旗扁銀兩麒麟手棄民親和栖丘飲谷曲謝叡敏僧衲砂鍋搗蒜始卒書筴寺曹托始徒然斡耳朶五牛圖蠁蟲希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