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符合格律。 宋 張炎 《詞源·雜論》:“詞之作必須合律,然律非易學,得之指授方可。” 清 李漁 《閑情偶寄·詞曲上·拗句難好》:“如‘雲淡風輕近午天’,此等句法,自然容易見好,若變為‘風輕雲淡近午天’……七字之中,未必言言合律。”
“合律”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不同含義,需結合具體領域理解:
音樂領域
指音調、節奏或和聲符合音樂規律,如旋律的和諧性、和弦的協和度等。例如:“這段作曲合律動聽,展現了古典音樂的嚴謹性。”
法律領域
可理解為“符合法律規定”,但此用法較罕見,更常見的表述是“合法”或“合規”。例如:“企業需确保經營行為合律,避免法律風險。”
數學/邏輯學
可能是“結合律”的簡稱,即運算順序不影響結果的規則。例如加法結合律公式:
$$
(a + b) + c = a + (b + c)
$$
乘法同理:
$$
(a times b) times c = a times (b times c)
$$
若您有具體語境(如詩詞、專業文獻等),可提供更多信息以便進一步精準解釋。
合律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合乎音律,符合音樂節奏。它可以用來形容音樂和歌唱的旋律和節拍合理、協調。
合律的部首是口,共有9個筆畫。
合律一詞最早來源于古代音樂藝術,用來描述聲音的優美程度和與節奏的協調性。在繁體字中,合律寫作“合律”。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并不統一,因此“合律”這個詞在古時候可能存在不同的字形。然而,現代所使用的“合律”字形已經較為統一。
1. 這首歌的旋律合律動人,引發了觀衆的共鳴。
2. 作曲家在這部交響樂中巧妙地運用了合律,使得整個樂章優美流暢。
合律在詞語中常常作為組成部分,組詞時可以形成以下詞語:
1. 合律曲:指合乎音律的音樂曲目。
2. 合律器:指用于調節音樂樂器的裝置。
3. 合律演奏:指按照音樂的節奏準确無誤地演奏。
近義詞:協調、和諧、合拍
反義詞:不協調、不和諧、不合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