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冷的房屋。因亦指寒士居所。 唐 姚合 《洛下夜會寄賈島》詩:“夜觴歡稍靜,寒屋坐多深。” 宋 陳師道 《答黃生》詩:“衝風踏凍送七言,要令寒屋回春溫。” 清 黃鷟來 《詠懷》詩:“徒步迴駟馬,寒屋有輝光。”
“寒屋”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寒屋”指寒冷的房屋,字面強調居住環境的簡陋與低溫。該詞常引申為寒士(貧寒的讀書人)的居所,帶有清貧、孤寂的意象。
古代詩詞中多次出現該詞,例如:
該詞既描述物理環境的寒冷,也隱喻文人清貧的生活狀态,常見于古典文學中,體現中國傳統文化對知識分子境遇的刻畫。
寒屋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宀(宇部)和屮(屮部)。宀表示房屋,屮表示豎起的草。寒屋的筆畫數為14畫。
寒屋一詞最早出現在《莊子·德充符》一章中,形容一個貧窮而寒冷的屋子。在繁體字中,寒的部分是「冏」而不是「宀」,所以寒屋在繁體字中寫作「寒冏」。
在古代漢字中,寒屋可寫成「灣﹒宀」。這種寫法在隸書和篆書中常見,使用的是不同的字體和書法風格。
1. 安居日子人寒屋困,處處窄路苦千端。
2. 望着寒屋,他感到一陣深深的孤獨和無助。
冰寒、寒冷、寒風、寒氣、寒意等
冷屋、寒室、寒宅
溫暖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