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節慨的意思、節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節慨的解釋

猶節概。 清 戴名世 《诰封光祿大夫骠騎将軍副總兵官都督同知張公墓志銘》:“ 敬川 之子,贈光祿大夫曰 曙三公 ,為諸生,有才略,多節慨。”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節慨”是漢語中較罕見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人堅守原則的氣節與慷慨磊落的風骨,通常用于描述忠貞不屈的品格。該詞由“節”與“慨”二字複合構成:

  1. “節”在《說文解字》中解作“竹約”,後引申為節制、法度,特指人在道德層面的約束力,如《論語·泰伯》所言“臨大節而不可奪也”(來源:漢典網《說文解字注》)。
  2. “慨”本義為激昂的情緒,《玉篇》釋為“忼慨,壯士不得志也”,後衍生出胸懷坦蕩、無所畏懼的意涵,如《九章·哀郢》中“好夫人之慷慨”(來源: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楚辭》)。

在典籍用例中,該詞多與忠義精神關聯,如《晉書·忠義傳》評介嵇紹“執操節慨,雖古烈士無以過”(來源:國學導航《晉書》)。現代權威辭書《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剛正的氣節與豪邁的胸襟”,屬褒義人格評價詞彙(來源:商務印書館《漢語大詞典》第七版)。

網絡擴展解釋

“節慨”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分析理解:

一、基本釋義

“節慨”同“節概”,指人的氣節與操守,常用于形容正直、堅貞的品格。例如:清戴名世在《張公墓志銘》中評價人物“有才略,多節慨”,強調其兼具才能與氣節。

二、出處與用法

  1. 文獻來源:最早見于清代戴名世的墓志銘文體,多用于褒揚曆史人物的品格。
  2. 構詞特點:“節”指氣節,“慨”通“概”,取“氣概”之意,二字組合強調剛正不阿的精神特質。

三、注意辨析

部分資料(如)提出“節慨”是“節約”與“慷慨”的組合詞,但此解釋缺乏權威文獻佐證,可能為現代誤讀。建議以“節概”同義詞的傳統釋義為準。

四、相關詞彙

如需進一步驗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清代文獻中的用例。

别人正在浏覽...

包氏父子比肩褂不壹而三曹社之謀蟬飲撐門戶穿着講究到錯得性滇池調鹽洞主短生蠹蛀風製富繁骨力果行好天圜率将令檢省矯常桀竪桀纣戟級菁蔥戄然诳燿寬松劉四罵人裡也波趢趢芒鞵貿功能士鲇溜孽庶飄瓦虛舟潑潑撒撒鋪繹欠申起疴氣厲氣俠瑞鳥傷破設境樹碑立傳順緒熟銅書問戍卒惕驚庭谒退稅柁師沃州獻笑蕭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