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節概。 清 戴名世 《诰封光祿大夫骠騎将軍副總兵官都督同知張公墓志銘》:“ 敬川 之子,贈光祿大夫曰 曙三公 ,為諸生,有才略,多節慨。”
“節慨”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分析理解:
“節慨”同“節概”,指人的氣節與操守,常用于形容正直、堅貞的品格。例如:清戴名世在《張公墓志銘》中評價人物“有才略,多節慨”,強調其兼具才能與氣節。
部分資料(如)提出“節慨”是“節約”與“慷慨”的組合詞,但此解釋缺乏權威文獻佐證,可能為現代誤讀。建議以“節概”同義詞的傳統釋義為準。
如需進一步驗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清代文獻中的用例。
節慨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節和慨。節作為部首,表示節制、節約之義;慨作為部首,表示慨歎、慷慨之義。
節慨的拆分筆畫為9畫。其中,節的筆畫數為5畫,慨的筆畫數為4畫。
《節慨》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節慨中的節指的是德行,即具有節操和自律的品質;慨則表示感慨,即響應社會需求、表達情感的情緒。
在繁體字中,節慨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節慨兩個字的寫法略有不同。節字在古代是用「菲」代替現在的「并」,慨字在古代是用「㝵」代替現在的「豈」。
以下是一些使用節慨的例句:
1. 善良的人應該有節慨的品質。
2. 此時此刻,我心中充滿了慷慨之情。
一些與節慨意思相關的組詞包括節制、節省、節儉、節約、慨歎、慨然等。
與節慨意思相近的詞有慷慨、豁達、悲痛、感慨等。
與節慨意思相反的詞有無節制、小氣、吝啬、懶散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