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骨格的意思、骨格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骨格的解釋

(1).人或動物的骨頭架子。亦指人的體格;身材。《醒世恒言·李玉英獄中訟冤》:“那 玉英 雖經了許多磨折,到底骨格猶存。将息數日,面容頓改。” 沙汀 《盧家秀》:“ 盧家秀 同他相反,矮垛垛的,骨格寬大,白晰紅潤的寬臉上長着一對大而發亮的眼睛。”

(2).比喻詩文或其他事物的骨架或主體。 唐 元稹 《唐故工部員外郎杜君墓系銘序》:“律切則骨格不存,閑暇則纖穠莫備。” 元 陳宜甫 《舊扇吟寄程雪樓廉使》:“攜持骨格輕,發揮力量大。” 胡適 《五十年來中國之文學》七:“ 章炳麟 的文章,所以能自成一家,也并非因為他模仿 魏 晉 ,隻是因為他有學問做底子,有論理做骨格。”

(3).骨氣;品格。 唐 吳融 《赴阙次留獻荊南成相公三十韻》:“骨格淩秋聳,心源見底空。” 蔣光慈 《少年飄泊者》十七:“我想,一個人總要有點骨格,決不應如牛豬一般的馴服。”

(4).氣質;儀态。 元 鄭光祖 《伊尹耕莘》第一折:“此子生的形容端正,骨格清奇,非等閑之人也。” 明 何景明 《相逢行贈孫從一》詩:“隻今骨格殊恒調,傾都見者嗟英妙。” 清 袁枚 《隨園詩話補遺》卷三:“見骨格清整,白鬚飄然。”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骨格”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使用場景不同而有所差異,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1. 人或動物的生理結構
    指骨骼系統或體格特征,如“骨格寬大”描述人的身材。
    例句
    《醒世恒言》提到“骨格猶存”,沙汀《盧家秀》中形容人物“骨格寬大”()。

  2. 事物的基礎結構
    比喻事物的核心框架或主體,如詩文的“骨架”。
    例證
    唐元稹評杜甫詩“律切則骨格不存”,胡適稱章炳麟文章“有論理做骨格”()。


二、抽象引申義

  1. 品格與骨氣
    形容人的内在氣節,如“骨格淩秋聳”(唐吳融詩)。
    現代用例
    蔣光慈《少年飄泊者》強調“人要有骨格”()。

  2. 氣質與儀态
    指外在風度和神态,如《三國演義》描述孫權“骨格非常,乃大貴之表”。


三、使用場景

注:以上解釋綜合了古代文獻與現代用例,具體語境需結合文意判斷。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語辭海》或相關文學解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骨格

骨格是一個指代人體骨骼結構的詞語。它包含兩個部分:骨(gǔ)和格(gé)。

「骨」是一個表示人體骨骼的常用字,它的拆分部首是「⺼」(肉),共有七畫。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骨」的古字形為「骨」,字形保持了現代的相似形态。

「格」是一個表示構造或結構的字,它的拆分部首是「木」(樹木),共有十次畫。古代漢字寫法中,「格」的古字形為「柵」或「榼」,字形也總體上保持了現代形态。

「骨格」一詞源于古漢語,早在戰國時期的《荀子·勸學篇》中就已經有了使用。它的意思主要是指構成人體骨架的骨骼結構,也可引申為指人或事物的結構或架構。

在繁體字中,「骨格」的寫法保持了與簡體字的一緻,沒有任何變化。

古代漢字寫法中,「骨格」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古代寫法中的「骨」字字形上方多了一點,像是一個小點;而「格」字字形有時候會使用「柵」或「榼」的形式,每個字形中的部首形狀略有差異。

以下是一些使用「骨格」的例句:

1. 他的骨格結實,適合從事體力勞動。

2. 這幅畫的骨格清晰可見,構圖合理。

3. 公司需要改善内部骨格,以提高組織效率。

與「骨格」相關的組詞有:骨骼、骨折、骨頭、骨幹。

「骨骼」是指人或動物的骨架;「骨折」是指骨頭的斷裂;「骨頭」是指人或動物體内的硬組織;「骨幹」是指事物的主幹或主要成員。

「骨格」的近義詞包括:骨架、骨骼。

「骨架」和「骨骼」都指人或動物的骨骼結構。

「骨格」的反義詞是:無骨。

「無骨」指沒有骨骼的狀态,也可以引申為沒有堅定的原則或信念。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