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 益州 (今屬 四川省 )。 漢 初于 蜀 地置 益州 ,統有五郡,故稱。 唐 王勃 《梓州飛烏縣白鶴寺碑》:“香城福地之舊, 三巴 五蜀 之湊。”
“五蜀”是一個曆史地理概念,其含義在不同文獻中存在一定差異,但根據權威資料可綜合解釋如下:
五蜀(拼音:wǔ shǔ)通常指古代益州地區,即今四川省及其周邊區域。這一稱謂源于漢初在蜀地設置益州時統轄的五個郡縣,故稱「五蜀」。
行政區劃說
據《漢典》和《搜狗百科》記載,五蜀特指漢代益州(今四川省)。漢初劃分行政區時,将蜀地分為五郡,包括廣漢郡、蜀郡、犍為郡、越嶲郡、益州郡,合稱五蜀。
地域擴展說
另有文獻(如)提出五蜀指五個不同地域:巴蜀(四川)、益蜀(重慶)、荊蜀(湖北)、壽蜀(湖南)、秦蜀(陝西)。但這種說法未見于高權威古籍,可能是後世對「五」的引申解讀。
需注意部分網絡資料(如)将「五蜀」與數字「五」或朝代「蜀」混淆,此類解釋缺乏文獻支持。建議優先參考《漢典》《晉書·地理志》等權威典籍。
《五蜀》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拆分部首為「亠」和「虍」,總共有11畫。來源于中國曆史上古代地理名詞。在古代史書和文獻中,五蜀指的是中國的川、蜀、黔、滇、廣五個地方。
《五蜀》的對應繁體字為「五蜀」,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漢字的使用中,「五蜀」的寫法并未有明顯變化。
1. 五蜀之地自古被譽為天府之國。
2. 古代的五蜀地區非常重要,因為它們占據了中國的西南部,對中國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 蜀地:指川、蜀兩地。
2. 川蜀:指川、蜀兩地。
3. 蜀國:古時指川、蜀地區組成的國家。
4. 四川:指中國的四川省。
5. 雲貴川:指中國的雲南、貴州和四川三省區。
1. 蜀地
2. 川蜀
3. 蜀國
4. 四川
5. 雲貴川
1. 非蜀
2. 他地
3. 非川蜀
4. 異域
5. 他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