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wer reaches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長江下遊地區
(1). 長江 下遊地區,包括 江蘇 、 安徽 、 浙江 等省。《糊塗世界》卷四:“後來沒得法子,照着 下江 的俗例,娶了 黎觀察 的令愛,那知非常悍潑。” 茅盾 《船上》:“其實不待她開口,光看那種風度,就知道她是 下江 人了。”
(2). 江蘇省 的别稱。因 江蘇省 居于 安徽省 的下遊,故稱 安徽省 為 上江 , 江蘇省 為 下江 。
(3). 婁江 的别稱。即今 江蘇 浏河 。《史記·夏本紀》“ 三江 既入, 震澤 緻定” 唐 張守節 正義:“ 江 東北下三百餘裡入海,名曰 下江 ,亦曰 婁江 。”
下江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主要包含以下兩個核心含義,依據權威辭書解釋如下:
指長江自江西九江至入海口的河段及周邊區域,具體涵蓋今安徽、江蘇、浙江、上海等地。此義項源于古代以長江流向為參照的方位劃分(自西向東流,下遊稱“下江”)。
來源:《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上海辭書出版社,1986年)第1卷第573頁明确标注:“下江,長江下遊地區。”
為清代江蘇省的别稱。清初江南省分治後,東部稱“江南右布政使司”,後改名“江蘇布政使司”,民間沿襲舊稱“下江”,與安徽省(上江)對應。
來源:《辭海》(第六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09年)第2381頁:“下江,舊指江蘇省。因清代江蘇布政使司轄地位于長江下遊而得名。”
來源:《中國曆史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年)“下江兵”詞條。
參考資料權威性說明:
“下江”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種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長江下遊地區
通常指長江中下遊的江蘇、安徽、浙江等省份。例如茅盾在《船上》提到“下江人”,即指這一區域的人。
曆史上,古人也稱長江自湖北南郡以下為“下江”。
清代行政區劃别稱
清代将安徽稱為“上江”,江蘇稱為“下江”,因江蘇位于安徽下遊()。
部分文獻提到“下江”可表示“順江而下”的動作,如《楚辭·哀郢》中“下江”指沿長江下行。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地方志等文獻。
鞍帕飽醋生苞裹遍疊逼主博戲層出不窮朝賀持齋把素酬應楚廟春關牒賜對雌風道品地聲遏阻反巵浮飾高等植物耕發弓服工女關曆鼓舌搖唇海眼豪競鴻朗貆豬積功矜奬金鲸咎害埒材角妙另眼遴棄鸾衡騾夫駡唧唧慢易門面鋪席人密制搶拍喬腔人丁人情世态三徽神碑食床世典守兼肆法宿素天監醍齊頑薄鄉宴攕攕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