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節約而簡易。 唐 韓雲卿 《崔太師家廟碑》:“爰立寝廟,不忘儉易,卑不狹陋,廣不踰制。”
(2).猶言吉兇好壞。儉,通“ 險 ”。 漢 王符 《潛夫論·蔔列》:“從此觀之,蓍龜之情,儻有隨時儉易,不以誠邪?将世無 史蘇 之材,識神者少乎?” 汪繼培 箋:“《易·繫辭上》傳雲:‘辭有險易。’《釋文》引 京房 注:‘險,惡也;易,善也。’”
“儉易”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指生活或行事方式既節約又簡單。這一含義在古籍中常被使用,例如唐代韓雲卿《崔太師家廟碑》提到“卑不狹陋,廣不踰制”,體現了儉易的核心理念。現代語境中,該詞可引申為一種樸素務實的生活态度。
此為較生僻的古義,其中“儉”通“險”,表示險惡;“易”指平順,合指吉兇變化的狀況。漢代王符《潛夫論·蔔列》中曾用此義:“蓍龜之情,儻有隨時儉易”,此處通過通假表達事物發展的雙重可能性。
現代取名時,“儉易”被賦予積極寓意,如“克勤克儉”“平易近人”等。但需注意,通假用法在現代已極少使用,日常理解以第一層含義為主。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判斷詞義,若涉及古籍需特别注意通假現象。
儉易是一個常用的詞語,它有兩個主要的意思。一是指節儉、樸素,即不奢華、不浪費的生活方式。二是指事情容易辦理、容易實施。
儉這個字由亻部和㇒部組成,亻表示人,㇒表示言語喊叫的聲音。它的總筆畫數是9,依次是1、4、4。
易這個字由日部和勿部組成,日表示太陽,勿表示禁止。它的總筆畫數是8,依次是4、4。
儉易這個詞語的來源較早,可以追溯到《周易》中的經卦名。它的繁體字為儉易。
在古代漢字中,儉易的寫法與今天有所不同。儉的舊字形是省字加上爾,形狀類似于“廠”。易的舊字形是替字加上日,形狀類似于“辶”。
1. 他過着儉易的生活,從不亂花錢。
2. 這個問題很儉易解決,隻需要幾個簡單的步驟。
組詞:
儉省、儉樸、儉約、儉顧、儉陋
近義詞:
節儉、樸實、簡樸、簡單、易行
反義詞:
奢華、浪費、昂貴、複雜、困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