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主的意思、防主的詳細解釋
防主的解釋
南北朝 職官名。專為鎮守一城以防變故而設。至 隋 唐 府兵制度中的防主,則為低級軍官名,在副将軍之下,團主之上。《周書·權景宣傳》:“ 孝閔帝 踐阼,徵為司憲中大夫,尋除 基 、 鄀 、 硤 、 平 四州五防諸軍事、 江陵 防主,加大将軍。”《周書·魏玄傳》:“二年,進爵為侯。除 白超 防主。”參閱 清 梁章鉅 《稱謂錄·駐防将軍》。
詞語分解
- 防的解釋 防 á 戒備,預先作好應急的準備:防止。防備。預防。防範(防備,戒備)。防患未然。防意如城(指嚴格控制個人欲望,就像守城防敵一樣)。防微杜漸(在壞事和錯誤剛冒頭的時候就加以制止,以免發展下去)。 守衛
- 主的解釋 主 ǔ 權力或財物的所有者,家庭的首腦:主人。物主。失主(失掉財物的人)。當家作主。 舊時臣子稱君王,下級稱上級,仆人稱家主:君主。主上。 對事物的意見或認為應當如何處理,決定:主張。主見。主意。主義
專業解析
“防主”是一個相對冷僻的詞語,在現代漢語中的使用頻率較低,其核心含義可以從字面拆解和古籍用例中探尋:
-
字面含義與核心概念:
- 防: 本義指堤壩,引申為防備、守衛、抵禦。在“防主”一詞中,主要取其“守衛、保護”之意。
- 主: 指主人、君主、主上。
- 因此,“防主”的字面意思可以理解為“守衛主人/君主”或“負責保護主上安全的人/職責”。它強調的是對地位高于自己者(通常是君主或主人)的安全所負有的責任。
-
古籍中的用法與具體含義:
- 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可見,特指負責君王或主人安全保衛工作的近侍或武官。例如,在《北史》等史書中,“防主”常與“都督”、“城主”等官職名稱并列出現,指代某一區域或宮殿的守衛長官,其核心職責是保衛其主上的安全。
- 它體現的是一種護衛職責,是古代職官體系或家臣制度中與安全保衛直接相關的職位或任務。
-
現代適用性與理解:
- 在現代漢語日常交流中,“防主”一詞已基本不再使用,屬于曆史詞彙或古語詞。
- 理解它需要結合曆史語境。當在古籍或特定曆史文本中遇到時,應理解為“負責保衛君主/主人安全的官職或職責”,或直接指代擔任此職責的近身護衛官。
- 它不同于“地主”(土地的主人)、“房主”(房屋的主人)等常見複合詞,其側重點完全在于“防護、保衛”這一動作及其對象(主上)。
“防主”是一個源于古代職官或護衛制度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是指“負責守衛、保護君主或主人安全的職責或擔任此職責的官員/近侍”。它反映了古代社會對統治者或尊長者人身安全的重視及相應的保衛制度。在現代漢語中,它已非常罕見,主要出現在曆史文獻的研究或閱讀中。
來源參考:
- 釋義主要依據古代漢語詞彙研究及曆史文獻(如《北史》)中的用例。
- 字義解析參考了《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辭源》(商務印書館)等權威辭書對“防”、“主”及相關曆史職官名稱的解釋。
網絡擴展解釋
“防主”是一個具有曆史背景的詞語,其含義主要分為兩類,但需結合不同來源的權威性進行甄别:
一、主流解釋:古代官職名稱
-
曆史沿革
- 南北朝時期:作為職官名設立,主要職責是鎮守城池、預防突發變故。
- 隋唐時期:演變為府兵制度中的低級軍官,官職等級位于副将軍之下、團主之上。
-
職能特點
專司軍事防禦,例如《周書》記載的“江陵防主”等,均承擔區域駐防任務。中提到的“澎湖汛防主力軍”也印證了這一職能。
二、其他解釋:成語含義(需謹慎參考)
部分來源(如)将其解釋為成語,意為“提防主要敵人或對手”,但此說法未見于高權威性曆史文獻或詞典。建議以官職解釋為主流認知。
“防主”的核心含義是古代軍事官職,職能隨朝代更替變化。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周書》《稱謂錄》等古籍,或通過權威曆史詞典獲取完整信息。
别人正在浏覽...
凹答邦懋駁争操修側巴楞成功成堂吃白墨飯癡掙酬心辍棄大巫鬥蝕發奏風霾風水先生覆盆扶翼古代東方國兵盍徹赫姿江漘擊毂摩肩計謀禁閉浄泊錦卷襟要狷行攬承覽究壘石廉守欐欐鸰原流水桃花面蠒蹑屣偏斷佥贊竊衣取溫軟頑散流色樣失馬翁矢命手令四蔽死點蘇枯天壍挑谑退旅進旅慰引魏源微月霧駁五魁脅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