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成串的珍珠。《禮記·樂記》:“故歌者上如抗,下如隊,曲如折,止如槀木,倨中矩,句中鉤,纍纍乎端如貫珠。” 孔穎達 疏:“言聲之狀,纍纍乎感動人心,端正其狀,如貫於珠,言聲音感動於人,令人心想形狀如此。”《初學記》卷一引《易緯坤靈圖》:“至德之朝,五星若貫珠。” 明 王世懋 《閩部疏》:“尤重元宵,十三日始放燈,數步一立表,一表輒數燈,家聯戶綴,燦若貫珠。” 清 俞蛟 《夢廠雜著·臨清寇略》:“礮聲如貫珠,纍纍不斷。”
(2).比喻珠圓玉潤的詩文、聲韻。 唐 元稹 《答姨兄胡靈之見寄五十韻》詩序:“適 白翰林 又以百韻見贈,餘因次酬本韻,以答貫珠之贈焉。” 唐 錢珝 《史館王相公進和詩表》:“但思參列輔臣,安敢首違聖旨,輒同擊壤,仰和貫珠。” 前蜀 魏承班 《玉樓春》詞:“春風筵上貫珠勻,艷色韶顔嬌旎旖。” 金 元好問 《贈莺》詩:“山城無與樂,好鳥亦求侶;時将貫珠來,有唱當和汝。”
(3).念珠。 唐 無名氏 《玉泉子·翁彥樞》:“手持貫珠,閉目以誦經,非寝食未嘗輟也。” 宋 範浚 《贈清鑒上人》詩:“尚看秀色帶峨眉,墨玉貫珠常在把。”
(4).穿戴珠寶。《周書·異域傳下·吐谷渾》:“婦人皆貫珠束髮,以多為貴。”
(5).猶貫通。 唐 李華 《著作郎壁記》:“ 胡諭德 遊刃詩騷, 韋庶子 貫珠今古。”參見“ 貫通 ”。
貫珠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可分為三層含義:
指珍珠串聯而成的飾品,突顯其連貫性與珍貴性。
典籍例證:
《禮記·樂記》描述歌聲之美:“累累乎端如貫珠”,以貫珠比喻音律的連貫圓潤。
《北史·儒林傳》贊劉炫“議論往複如貫珠”,喻其辯才條理清晰。
白居易《琵琶行》以“大珠小珠落玉盤”暗喻琴音如貫珠般清脆連貫。
古代視貫珠為吉兆,《宋書·符瑞志》載“甘露降,如貫珠”,象征天降祥瑞。佛教文化中,念珠(貫珠)代表循環不息的法理,如《木槵子經》以108顆珠串喻衆生煩惱的破除。
“貫珠”由具體飾品引申為連貫、和諧之美的象征,兼具文學審美與哲學意蘊,是漢語中融合物象與文化的典型詞彙。
“貫珠”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五個方面綜合解析:
成串的珍珠
本義指連貫成串的珍珠,常用來形容事物排列整齊或聲音連貫美妙。如《禮記·樂記》記載:“累累乎端如貫珠”,描述歌聲如珍珠串聯般流暢自然。
比喻詩文或聲韻的珠圓玉潤
引申為對詩文、音樂等藝術形式的贊美,強調其韻律和諧、結構精巧。例如唐代李華曾用此詞形容聲韻之美。
佛教中的念珠
指代佛教徒誦經時使用的串珠,象征修行與信仰的連貫性。
穿戴珠寶的行為
古文中也指佩戴珠寶裝飾,體現華貴之意。
貫通、融會貫通
抽象引申為對知識或道理的透徹理解,如“猶貫通”。
權威來源參考:
拜師白鵺變面不清不白産業超塵拔俗沖繁疲難钏子邨鷄撮略大老爺們兒藩決風隊富國覆護格竹攻勢關山飛渡過活含辱蒿萊宏猷穢筆徽車火號淴泱鞯汗剪精損慮驕節譏斥金蟆靳直九等人表九疑捐佩峻岨鋸絨巨勝龛燈匟幾墾鑿魁纍懶人菜類選裡落陋忠驢車馬齒徒長邈以山河昵就偏宮瓶缽謙己區時三法竦抃圖經橐臯脫桃嬰兒相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