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憑個人好惡,不符事實地編寫史書。 明 李贽 《答焦漪園書》:“竊以 魏 晉 諸人标緻殊甚,一經穢筆,反不标緻。”
“穢筆”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差異,主要分為以下兩類解釋:
基本含義
指寫得很糟糕、字迹潦草或内容低劣的文章或文字,帶有貶義色彩。
延伸解釋
部分資料提到,“穢筆”也可比喻寫作态度不端正,如敷衍了事或缺乏嚴謹性。
古籍釋義
在明代李贽《答焦漪園書》等文獻中,“穢筆”指憑個人好惡歪曲事實的史書編寫行為。
語境差異
這一用法多見于古代文學批評,強調對曆史記載失真的批判,與現代常用義不同。
《穢筆》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指的是用來寫下不體面、不正當、低俗或有害的文字的筆。它具有輕蔑和貶義的意味。
《穢筆》的拆分部首是“禾”和“簡”,其中“禾”部表示與農業有關,而“簡”部則表示與文學、文字有關。根據筆畫數,該字總共由10畫組成。
《穢筆》一詞最早出現在南宋趙博所著的《元刊詩話總龜》中。這個詞語後來逐漸被人們廣泛使用,用來形容那些寫下不當文字的工具。
《穢筆》的繁體字為「穢筆」。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穢筆》在古代的寫法為「穢筆」。它們的形狀略微不同,但含義和發音仍然相同。
1. 他用《穢筆》寫下了一些下流的言語,引起了衆人的憤怒。
2. 那位作家的文章過分庸俗,簡直是用《穢筆》寫的。
3. 隻有這些《穢筆》能表達他肮髒的内心。
1. 組詞:穢語、穢言、穢迹。
2. 近義詞:下流筆。
3. 反義詞:文雅筆、正派筆。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