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謙己的意思、謙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謙己的解釋

克己,自謙。 晉 陸機 《辨亡論》下:“謙己以安百姓,敦惠以緻人和。”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謙己是漢語複合詞,由“謙”(謙虛)和“己”(自己)構成,核心含義指個人主動降低自我評價,保持謙遜态度。其釋義可分為兩層:

  1. 自謙克己

    指主動約束自我言行,避免張揚或傲慢,體現為言語上的低調與行為上的克制。如《禮記·表記》所言:“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即強調謙己的修養實踐。此義項強調内在的自我規訓,與“克己複禮”的儒家思想相通。

  2. 推讓不居

    在涉及榮譽、利益或地位時,主動退讓,不争搶功勞或名位。如《後漢書·光武帝紀》記載群臣請上尊號時,光武帝“謙己無德”而推辭,展現不居功的姿态。此用法突顯對外在名利的淡泊态度。

現代漢語用法中,“謙己”多用于書面語或正式語境,描述個體在成就面前保持清醒、不驕矜的品德,常見于品德評價或曆史人物分析。其近義詞包括“謙讓”“謙遜”,但“謙己”更側重對自身心态的主動約束,而非僅指待人接物的禮貌。

權威參考來源:

釋義綜合自《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及《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對“謙”與“己”的義項分析及複合詞用例。

古典用例參見《禮記·表記》《後漢書·光武帝紀》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

“謙己”是一個中文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克己與自謙,強調通過自我約束和謙遜态度來提升品德修養。以下是具體解析:


詞義解釋

  1. 基本含義
    “謙己”指克制自身欲望,保持謙遜态度。該詞由“謙”(謙虛)和“己”(自己)組成,字面意為“對己謙遜”,即不自我誇耀、不争強好勝()。

  2. 深層内涵
    常與修身養性、治理百姓等語境關聯。例如晉代陸機在《辨亡論》中提到:“謙己以安百姓,敦惠以緻人和”,強調統治者通過謙己實現社會和諧()。


用法與語境


近義詞與關聯概念


權威性與出處

盡管部分網頁權威性較低,但極高權威性的《漢典》及晉代文獻引用(如《辨亡論》)為詞義提供了可靠依據()。建議通過古籍或權威詞典進一步驗證。


如需更完整的曆史用例或語境分析,可參考《辨亡論》原文或儒家經典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杯銜變壓别財異居邠國濱涯草茆觇行橙膏從善達惠貂襜藩伯返工房子煩斂更直貢籍海派候風火壺盧揀罷餞行澆浮叫頭借用扃塗救焚拯溺酒膏酒囊飯包酒罃子積想龛廟客處兩嘿隆火盲風澀雨墨莊拿手毗狸湆沞拳夫人榮獲生數手策受領手上屬稿舒眉展眼書目隨聲吠影歎喟天讨替古人耽憂蹄石柝擊頑狡潙仰宗渥恩獻果跣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