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成串的珍珠。《礼记·乐记》:“故歌者上如抗,下如队,曲如折,止如槀木,倨中矩,句中鉤,纍纍乎端如贯珠。” 孔颖达 疏:“言声之状,纍纍乎感动人心,端正其状,如贯於珠,言声音感动於人,令人心想形状如此。”《初学记》卷一引《易纬坤灵图》:“至德之朝,五星若贯珠。” 明 王世懋 《闽部疏》:“尤重元宵,十三日始放灯,数步一立表,一表輒数灯,家联户缀,灿若贯珠。” 清 俞蛟 《梦厂杂著·临清寇略》:“礮声如贯珠,纍纍不断。”
(2).比喻珠圆玉润的诗文、声韵。 唐 元稹 《答姨兄胡灵之见寄五十韵》诗序:“适 白翰林 又以百韵见赠,余因次酬本韵,以答贯珠之赠焉。” 唐 钱珝 《史馆王相公进和诗表》:“但思参列辅臣,安敢首违圣旨,輒同击壤,仰和贯珠。” 前蜀 魏承班 《玉楼春》词:“春风筵上贯珠匀,艷色韶颜娇旎旖。” 金 元好问 《赠莺》诗:“山城无与乐,好鸟亦求侣;时将贯珠来,有唱当和汝。”
(3).念珠。 唐 无名氏 《玉泉子·翁彦枢》:“手持贯珠,闭目以诵经,非寝食未尝輟也。” 宋 范浚 《赠清鉴上人》诗:“尚看秀色带峨眉,墨玉贯珠常在把。”
(4).穿戴珠宝。《周书·异域传下·吐谷浑》:“妇人皆贯珠束髮,以多为贵。”
(5).犹贯通。 唐 李华 《著作郎壁记》:“ 胡諭德 游刃诗骚, 韦庶子 贯珠今古。”参见“ 贯通 ”。
贯珠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可分为三层含义:
指珍珠串联而成的饰品,突显其连贯性与珍贵性。
典籍例证:
《礼记·乐记》描述歌声之美:“累累乎端如贯珠”,以贯珠比喻音律的连贯圆润。
《北史·儒林传》赞刘炫“议论往复如贯珠”,喻其辩才条理清晰。
白居易《琵琶行》以“大珠小珠落玉盘”暗喻琴音如贯珠般清脆连贯。
古代视贯珠为吉兆,《宋书·符瑞志》载“甘露降,如贯珠”,象征天降祥瑞。佛教文化中,念珠(贯珠)代表循环不息的法理,如《木槵子经》以108颗珠串喻众生烦恼的破除。
“贯珠”由具体饰品引申为连贯、和谐之美的象征,兼具文学审美与哲学意蕴,是汉语中融合物象与文化的典型词汇。
“贯珠”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五个方面综合解析:
成串的珍珠
本义指连贯成串的珍珠,常用来形容事物排列整齐或声音连贯美妙。如《礼记·乐记》记载:“累累乎端如贯珠”,描述歌声如珍珠串联般流畅自然。
比喻诗文或声韵的珠圆玉润
引申为对诗文、音乐等艺术形式的赞美,强调其韵律和谐、结构精巧。例如唐代李华曾用此词形容声韵之美。
佛教中的念珠
指代佛教徒诵经时使用的串珠,象征修行与信仰的连贯性。
穿戴珠宝的行为
古文中也指佩戴珠宝装饰,体现华贵之意。
贯通、融会贯通
抽象引申为对知识或道理的透彻理解,如“犹贯通”。
权威来源参考:
般般薄眉獘靡不易之论财贡草房超忽寸长打明都德儿辈儿话凡情分家析産芬香钩剺古文经学红模子黄金买赋毁玷加鞭江客谏劝挢揉造作教约康熙鍊指燎灶挛株麻粒梅花桩没心程门廊渑池会木函沐雨黏煎排水量陪拜平治扑击前图谯谕青庐麴院人地生疏日亏如此而已森指缮甲治兵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殊风邰妃探房题破山寺后禅院微点无名之朴诬言巫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