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言龍蟠虎踞。形容地勢雄偉壯麗。 明 湯式 《哨遍·新建構欄教坊求贊》套曲:“三尺臺包藏着屯鶯聚燕閑人窟,十字街控帶着踞虎盤龍舊帝基。”
“踞虎盤龍”是一個漢語成語,讀作jù hǔ pán lóng,主要用于形容地勢雄偉壯麗或山勢險峻,也可擴展至其他事物的形态或布局。以下是詳細解釋: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曆史典故,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權威來源。
踞虎盤龍是一個成語,用于形容人或物處于高位或占據重要地位,并具有巨大的力量或影響力。該成語由以下幾個部分組成:踞、虎、盤、龍。
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 踞:部首為足,總共11畫。
- 虎:部首為虍,總共8畫。
- 盤:部首為皿,總共9畫。
- 龍:部首為龍,總共16畫。
踞虎盤龍的來源是出自《左傳·成公二年》的一句話:“與虞人盟于踞虎盤龍之榻。”意思是與虞人訂立盟約,坐在象征力量的虎和龍的榻上。
該成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但意義相同。例如:
- 虍(現在的虎)
- 皰 (現在的盤)
- 老 (現在的龍)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他在工作中踞虎盤龍,成為公司的領導者。(形容一個人在職場上地位崇高,具有巨大影響力)
2. 這座大廈踞虎盤龍,可以俯視整個城市。(形容建築高聳,占據重要地理位置)
以下是一些相關的詞語:
組詞:踞足高卧、龍盤虎踞、虎踞龍盤。
近義詞:占據重要地位、權傾一方。
反義詞:黯然失色、無足輕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