亢龍有悔的意思、亢龍有悔的詳細解釋
亢龍有悔的解釋
《易·乾》:“上九,亢龍有悔。” 孔穎達 疏:“上九,亢陽之至,大而極盛,故曰亢龍,此自然之象。以人事言之,似聖人有龍德,上居天位,久而亢極,物極則反,故有悔也。”謂居高位而不知謙退,則盛極而衰,不免敗亡之悔。《後漢書·陰興傳》:“貴人不讀書記邪?‘亢龍有悔。’夫外戚家苦不知謙退,嫁女欲配侯王,取婦眄睨公主,愚心實不安也。” 李賢 注:“《易·乾卦》上九爻曰‘亢龍有悔’,窮之災也。亢,極也。龍以喻君。言居上體之極,則有悔吝之災也。”《晉書·忠義傳·王豹》:“進則亢龍有悔,退則蒺藜生庭,冀此求安,未知其福。”亦省作“ 亢悔 ”。 晉 葛洪 《抱樸子·知止》:“進脫亢悔之咎,退無濡尾之吝。”
詞語分解
- 亢龍的解釋 .比喻驕橫無德之君。 漢 王符 《潛夫論·本政》:“今世得位之徒,依女妹之寵以驕士,籍亢龍之勢以陵賢。” 唐 獨孤及 《陳留郡文宣王廟堂碑》:“嗚乎,明王未興,亢龍無輔。運非我與,德兮何衰!”.泛
- 有悔的解釋 有所悔恨的力足以至焉,于人為可譏,而在己有悔。;;宋; 王安石《遊褒禅山記》
網絡擴展解釋
“亢龍有悔”是源自《周易·乾卦》的成語,具有深刻的哲學内涵和現實警示意義。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 讀音:kàng lóng yǒu huǐ(“亢”不讀káng,正确讀音為kàng)。
- 字義:
- 亢:至高、極端、傲慢;
- 悔:災禍或衰敗後的反思與遺憾。
- 整體含義:比喻事物發展到極緻後必然走向衰敗,或身居高位者若不知進退、驕縱過度,終将招緻災禍與悔恨。
二、出處與典故
- 文獻來源:《周易·乾卦》上九爻辭:“上九,亢龍有悔。”。
- 典故延伸:
- 《後漢書》引用此語警示外戚家族需謙退,避免因權勢過盛而招禍;
- 唐代李隆基(唐玄宗)年少得志,後因晚年驕奢引發安史之亂,常被用作此成語的現實例證。
三、哲學内涵
- 物極必反:事物發展到頂峰後,必然因過度而走向反面,如“水滿則溢,月盈則虧”。
- 進退之道:強調“知進亦知退,知存亦知亡”,盲目追求極緻反而招緻失敗。
- 中庸智慧:提倡適可而止,避免因傲慢或貪婪逾越界限。
四、應用場景
- 個人修養:提醒成功者保持謙遜,警惕盛極而衰(如企業高管、政治領袖);
- 曆史教訓:常用于分析王朝興衰、人物成敗(如李斯、李隆基等);
- 文學引用:金庸武俠小說《射雕英雄傳》中“降龍十八掌”招式名,借其寓意強化武學哲理性。
五、文化影響
- 天文聯繫:古代“亢”為星宿名,屬東方蒼龍七宿之一,象征至高之位,與“亢龍有悔”的哲學觀呼應;
- 成語變體:亦作“亢極之悔”,強調極端狀态下的反思必要性。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案例或《周易》原文分析,可參考《後漢書》《晉書》等文獻,或查閱《周易》乾卦注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亢龍有悔
《亢龍有悔》是中國古代的典籍《易經》中的一句話。這句話的意思是“過于傲慢的龍會遭到反悔或者失敗的命運”。它是用來警示人們不要過于自負和輕視他人的。
亢龍有悔這個詞可以分成兩個部分:亢和龍。
- 亢(kàng)是一個漢字,它的部首是亠,總共有6劃。在古代漢字中,它的寫法是上面兩個點和一條直線,表示傲慢自大。
- 龍(lóng)是一個漢字,它的部首是龍,總共有5劃。在古代漢字中,它的寫法是一個龍身體的形狀,代表神秘和權威。
《亢龍有悔》這個詞的來源是《易經》。《易經》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哲學經典,被廣泛傳播和研究。其中的六十四卦,每一卦都有對應的卦辭和爻辭,其中就包括了“亢龍有悔”這句話。
這個詞在繁體中文中的寫法是「亢龍有悔」。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亢的上部多寫作“亡”,下部寫作“亠”,而龍的古代叫法是“蟲,一”。所以,在古代,它的寫法是「亡亠蟲一」。
在《亢龍有悔》這個詞的例句中,我們可以理解為過于傲慢的人會遭到失敗或者後悔。例如:“他以為自己無敵,結果亢龍有悔,輸得很慘。”
一些與《亢龍有悔》相關的詞組有“亢奮”、“自負”、“愚傲”等。
與《亢龍有悔》意義相反的詞是“謹慎”、“謙遜”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