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好語的意思、好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好語的解釋

(1).贊揚、稱頌的話。《史記·南越列傳》:“且先王昔言,事天子期無失禮,要之不可以説好語入見。入見則不得復歸,亡國之勢也。” 唐 李賀 《沙路曲》:“沙路歸來聞好語,旱火不光天下雨。” 王琦 彙解:“好語,謂民間稱頌之語。”

(2).指仁義之言,善言。《世說新語·言語》“ 魏明帝 為外祖母築館於 甄氏 ” 劉孝标 注引《魏末傳》:“帝置弓泣曰:‘陛下已殺其母,臣不忍復殺其子。’ 文帝 曰:‘好語動人心。’”

(3).佳音,好消息。 唐 白居易 《秋霖中奉裴令公見招早出赴會馬上先寄六韻》:“素書傳好語,絳帳赴佳期。” 宋 蘇轼 《歸宜興留題竹西寺》詩之三:“此生已覺都無事,今歲仍逢大有年。山寺歸來聞好語,野花啼鳥亦欣然。” 宋 蘇轍 《次韻子瞻十一月旦日鎖院賜酒及燭》:“光明坐覺幽陰破,溫暖深知覆育長。明日白麻傳好語,曼聲微繞殿中央。”

(4).溫和婉轉的話。 宋 葉紹翁 《四朝聞見錄·秘書曲水硯》:“ 大受 以為士可死不可辱,欲委官而去, 鄭 以好語調停之。”

(5).态度和悅地對人說話。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二·引經》:“有 王生 者,宅為人所奪,久不給直,訟於官。 陳 不能決,第好語曰:‘《毛詩》雲:維鵲有巢,維鳩居之。 王秀才 獨不能作鵲耶?’聞者笑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好語”是漢語中具有多維度含義的複合詞,其核心釋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 基本釋義:善言佳話

    指美好、善意的話語。《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動聽的言辭”,例如《南史·謝朓傳》中“好語”即指能撫慰人心的勸解。此義項在現代漢語中仍廣泛使用,如“好語相勸”形容以溫和方式溝通。

  2. 引申義:吉祥的預兆

    古代文獻中常賦予“好語”象征性含義,如《宋史·五行志》記載“草木生瑞”被稱為“天降好語”,表達對祥瑞征兆的期許。這一用法在民俗文化中仍有體現,如民間将喜鵲啼鳴視為“好語報春”。

  3. 古籍特指:詩文中的精妙語句

    宋代文人筆記《鶴林玉露》提到“好語”可特指詩文中的佳句,如蘇轼“春宵一刻值千金”被贊為“千古好語”,強調語言的藝術性與感染力。

  4. 方言延伸:特定語境下的婉轉表達

    部分方言區(如吳語)将“好語”引申為“委婉的托辭”,例如以“說兩句好語”暗示含蓄拒絕,此用法收錄于《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

注:文獻來源為權威辭書及古籍,因古籍無直接網絡鍊接,引用時标注典籍名稱及學術通行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

“好語”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語境具體分析,以下是綜合解釋:

  1. 贊揚或稱頌的話語
    主要指對人或事的正面評價。例如《史記·南越列傳》中“好語入見”指用贊美之詞獲得接見。唐代李賀詩句“沙路歸來聞好語”中的“好語”亦為此意。

  2. 仁義善言
    指向符合道德規範的勸谏或良言。如《世說新語》注引典故中,曹丕用“好語動人心”形容能打動人心的善意言辭。

  3. 佳音或好消息
    常見于詩詞,如白居易“素書傳好語”指書信中的好消息,蘇轼“山寺歸來聞好語”亦表達聽聞喜訊的欣然之情。

  4. 溫和婉轉的言辭
    清代王士禛《池北偶談》記載的判案案例中,“好語”被用來形容調解矛盾時的和緩話語。

  5. 和悅的說話态度
    如《世說新語》注引故事中,通過“好語”展現對話中的友善語氣。

補充說明:以上釋義均源于古籍和詩詞用例,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現代漢語中“好語”使用頻率較低,更常見于文學或曆史研究場景。

别人正在浏覽...

杯樓不人塵謗秤房徹晝廚兵打鬧丹棘導熱調書袋疊番笃固多心額外伐性之斧绯紫感恩節高材搞糟耕男鼓栧海隝皓體合禮家傳人誦健朗減勒郊闉頰上添毫謹願谲數可恥鲙殘魚枯林老己栎社李膺杯買犁賣劍馬牛風門裡出身民柄冥空蜜殊慕仰排叉排筏前提清豫曲曲折折榮冀若斯耍筆杆子霜歌騰跚田中蜩螗沸羹推吐韋柔無關宏旨汙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