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贊揚、稱頌的話。《史記·南越列傳》:“且先王昔言,事天子期無失禮,要之不可以説好語入見。入見則不得復歸,亡國之勢也。” 唐 李賀 《沙路曲》:“沙路歸來聞好語,旱火不光天下雨。” 王琦 彙解:“好語,謂民間稱頌之語。”
(2).指仁義之言,善言。《世說新語·言語》“ 魏明帝 為外祖母築館於 甄氏 ” 劉孝标 注引《魏末傳》:“帝置弓泣曰:‘陛下已殺其母,臣不忍復殺其子。’ 文帝 曰:‘好語動人心。’”
(3).佳音,好消息。 唐 白居易 《秋霖中奉裴令公見招早出赴會馬上先寄六韻》:“素書傳好語,絳帳赴佳期。” 宋 蘇轼 《歸宜興留題竹西寺》詩之三:“此生已覺都無事,今歲仍逢大有年。山寺歸來聞好語,野花啼鳥亦欣然。” 宋 蘇轍 《次韻子瞻十一月旦日鎖院賜酒及燭》:“光明坐覺幽陰破,溫暖深知覆育長。明日白麻傳好語,曼聲微繞殿中央。”
(4).溫和婉轉的話。 宋 葉紹翁 《四朝聞見錄·秘書曲水硯》:“ 大受 以為士可死不可辱,欲委官而去, 鄭 以好語調停之。”
(5).态度和悅地對人說話。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二·引經》:“有 王生 者,宅為人所奪,久不給直,訟於官。 陳 不能決,第好語曰:‘《毛詩》雲:維鵲有巢,維鳩居之。 王秀才 獨不能作鵲耶?’聞者笑之。”
“好語”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語境具體分析,以下是綜合解釋:
贊揚或稱頌的話語
主要指對人或事的正面評價。例如《史記·南越列傳》中“好語入見”指用贊美之詞獲得接見。唐代李賀詩句“沙路歸來聞好語”中的“好語”亦為此意。
仁義善言
指向符合道德規範的勸谏或良言。如《世說新語》注引典故中,曹丕用“好語動人心”形容能打動人心的善意言辭。
佳音或好消息
常見于詩詞,如白居易“素書傳好語”指書信中的好消息,蘇轼“山寺歸來聞好語”亦表達聽聞喜訊的欣然之情。
溫和婉轉的言辭
清代王士禛《池北偶談》記載的判案案例中,“好語”被用來形容調解矛盾時的和緩話語。
和悅的說話态度
如《世說新語》注引故事中,通過“好語”展現對話中的友善語氣。
補充說明:以上釋義均源于古籍和詩詞用例,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現代漢語中“好語”使用頻率較低,更常見于文學或曆史研究場景。
《好語》是指美好的言辭,良言相助,以及表達友好、鼓勵、安慰或勸告的言辭。它可以是一種正能量的表達方式,給人以積極的影響和感受。
《好語》的拆分部首是“女”,拼音為“nǚ”,表示與女性相關的意思。它的筆畫數量為13畫。
《好語》在古代漢字中是以“女言”相結合形成的,它強調女性在交流中發揮的作用。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是「好語」。
在古時候,漢字的發展并不穩定,所以《好語》的寫法也有所不同。古代可能會以古文的方式寫作“好言”或“善言”。
以下是一些關于《好語》的例句:
1. 他對每個人都說了一番好語,使得大家都備受鼓舞。
2. 在生活中,我們應該多說一些好語,讓周圍的人感到溫暖和鼓勵。
3. 他的好語像一陣清風,給了我莫大的幫助和信心。
與《好語》相關的一些組詞有:
1. 安慰好語
2. 鼓勵好語
3. 勸告好語
4. 友好好語
與《好語》意思相近的詞語有:美言、善辭、良言。
與《好語》意思相反的詞語有:惡語、損語、傷人言辭。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