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額外的收獲。 魯迅 《故事新編·采薇》:“三弟,有什麼撈兒沒有?我是肚子餓的咕噜咕噜響了好半天了。”
“撈兒”是一個北方方言詞彙,主要含義及用法如下:
指額外的收獲,常指通過非正式或偶然方式獲得的東西。例如:
方言背景
源自北方方言,詞尾“兒”為名詞性後綴,強調動作的結果或目的(如“撈”的結果是“撈兒”)。
語義辨析
使用場景
多用于口語,描述非計劃内的收獲,如意外收益、臨時找到的物資等。
《撈兒》是一種方言詞彙,主要出現在中國北方地區,如北京、天津等地。它指的是用勺子或漏網等工具将食物從液體或熱水中撈出的動作。
《撈兒》的拆字方式是将“扌”作為部首,而“勞”則是其主要部分,共由8劃組成。
《撈兒》一詞的來源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認為它起源于蒙古語中的“ловь”(lōw),意為“撈起”。另一種說法認為它來自于滿族語中的“擴”(lao),與漢語中的“撈”音非常接近。
《撈兒》的繁體字為“撈兒”,采用了傳統的繁體字形。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會有一些變化。然而,對于《撈兒》這個詞,其古代寫法與現代寫法并無太大不同,均采用“撈”字的形式。
1. 媽媽用勺子把煮熟的魚撈出來放在盤子裡。
2. 他技藝高超,一下子就把燙面的面條撈出來了。
撈食、撈菜、撈水、撈魚、撈面、撈湯
撈出、撈起、撈取、舀出
倒入、放下、放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