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晉 羅友 為 桓溫 下屬,未受重用,同僚中有被任為郡守者, 桓溫 設宴歡送, 羅友 很遲才到會, 桓 問其故, 友 答道:“民性飲道嗜味,昨奉教旨,乃是首旦出門,於中路逢一鬼,大見揶揄,雲:‘我隻見汝送人作郡,何以不見人送汝作郡?’民始怖終慚,回還以解,不覺成淹緩之罪。”見《世說新語·任誕》“ 襄陽 羅友 有大韻” 劉孝标 注引 晉 孫盛 《晉陽秋》。後因以“鬼揶揄”為仕途坎坷之典。 唐 白居易 《東南行一百韻》:“時遭人指點,數被鬼揶揄。”
“鬼揶揄”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漢語詞彙,其含義與用法如下:
出自《晉書》記載的故事:東晉時期,羅友在權臣桓溫手下任職卻未受重用。某日同僚升遷郡守,桓溫設宴送行,羅友遲到後解釋稱,途中遇一鬼嘲笑他:“隻見你送别人當官,卻無人送你上任!”。這一場景後來被提煉為“鬼揶揄”,成為仕途坎坷的隱喻。
若需更多詩詞用例或曆史背景,可參考《漢語辭海》等典籍。
《鬼揶揄》是一個常用于形容人以嘲笑、譏諷方式對待他人的詞語。它可以形容一個人用一種輕蔑、諷刺或譏笑的口吻說話,通常是指某人用一種不友善或惡意的方式嘲笑或取笑另一個人。
根據《康熙字典》,《鬼揶揄》的部首是“鬼”,共有15個筆畫。
《鬼揶揄》一詞的來源比較難以追溯。可能是由于“鬼”這個字常用來形容不好的事物或者某人的形象,而“揶揄”一詞則表示嘲笑、譏諷。所以結合起來,意思就是用一種不友善的方式來譏諷或嘲笑某人。
《鬼揶揄》的繁體字為「鬼揶揄」。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對于《鬼揶揄》這個詞,可能會以不同的形式進行書寫。然而,在現代漢字規範中,我們使用的是上述提到的簡化字形。
1. 他總是對别人的缺點鬼揶揄,一點都不友善。
2. 小明被同學們鬼揶揄了一整天,感到非常難過。
3. 她用一種挑釁的口吻鬼揶揄着他的無能和失敗。
組詞:鬼魅、鬼怪、揶揄
近義詞:嘲笑、譏諷、調侃
反義詞:稱贊、褒獎、贊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