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有為 所設想的一種為孕婦服務的社會福利機構。 康有為 《大同書》己部第一章:“一曰人本院,凡婦女懷妊之後皆入焉,以端生人之本,胎教之院,吾欲名之曰人本院也,不必其夫贍養。” 康有為 《大同書》辛部第一章:“故生人養人之地,若人本院,育嬰院、慈幼院……”
“人本院”是近代思想家康有為在其著作《大同書》中提出的社會構想,指一種專為孕婦服務的福利機構。以下是具體解釋:
核心功能
孕婦懷孕後需進入人本院,接受統一照護和胎教,目的是“端生人之本”(規範人類生育的根本)。康有為認為此舉可優化人口素質,體現其“大同社會”理念中對生育責任社會化的設想。
運作特點
思想背景
這一概念源于康有為對傳統家庭制度的批判,主張通過公共機構取代家庭職能,實現性别平等與社會資源公平分配。
擴展說明
康有為在《大同書》中描繪了從懷孕到兒童養育的全流程社會化服務,人本院作為起點,反映了近代中國知識分子的烏托邦式改革理想。需注意,該構想從未實際推行,僅停留在理論層面。
人本院是一個詞語,由“人”、“本”和“院”三個字組成。下面分别給出拆解、來源、繁體寫法、古時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拆分部首:人(ren)部,本(ben)部,院(yuan)部。
筆畫:人(2畫),本(5畫),院(16畫)。
人本院這個詞來源于漢語,并沒有特定的出處或官方定義。
人本院的繁體寫法沒有特定規定,通常采用與簡體相似的方式寫作。
根據古代漢字演變和書法風格變化,人本院的古時候寫法可能略有差異,具體形狀和結構因個人書寫而異。
1. 這是一所重視人文教育的人本院。 2. 他在一家知名大學的人本院中研究人類學。
人本學、人本主義、人本教育、人本關懷。
人文學院、人文主義、人文教育、人文關懷。
非人本院、非人文學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