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索绹的意思、索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索绹的解釋

(1).制繩索。《詩·豳風·七月》:“晝爾于茅,宵爾索綯。” 鄭玄 箋:“夜作絞索,以待時用。” 元 趙孟頫 《題耕織圖奉懿旨撰》詩之十二:“索綯民事急,晝夜互相續。”

(2).指繩子。 清 褚人穫 《堅瓠二集·偷狗賦》:“團飯引來,難掉續貂之尾,索綯牽去,驚回顧兔之頭。”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索绹”是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釋:

  1. 動詞義:制作繩索
    該用法最早見于《詩經·豳風·七月》:“晝爾于茅,宵爾索綯。” 鄭玄注解為“夜作絞索,以待時用”,指白天割茅草,夜晚将茅草絞成繩索備用。元代趙孟頫詩中“索綯民事急,晝夜互相續”也延續了這一含義,強調農事中制繩的緊迫性。

  2. 名詞義:指繩子本身
    清代褚人獲《堅瓠二集·偷狗賦》中“索綯牽去”即用此意,直接代指牽狗的繩子。另據陳奂《詩毛氏傳疏》解釋,“索”為糾繩動作,“绹”即繩,合稱“糾繩”。

該詞現代已不常用,主要用于古籍研究或文學創作中。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詩經》鄭玄箋注及清代訓诂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索绹的意思

索绹是一個漢語詞彙,多用于形容物體的質地或質感。它表示物體光滑細膩、柔軟溫潤的特性。

拆分部首和筆畫

索绹的部首是纟(糸),總筆畫數為11畫。

來源

索绹的來源較為難以考證,它可能是由古代文字演變而來,具體出處尚不清楚。

繁體

在繁體字中,索绹的寫法仍然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的漢字中,索绹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但由于缺乏确鑿的文獻依據,無法準确确定其具體的古代寫法。

例句

1. 這塊綢緞摸起來很索绹,手感非常舒服。

2. 她的皮膚光滑細膩,簡直就像是絲綢般的索绹。

組詞

1. 絲綢:指用蠶絲織成的細軟質地的織物。

2. 紡織:指将纖維制成紗線或布匹的過程。

3. 絨繡:指用細絨制成的絲線進行刺繡的工藝。

近義詞

光滑、柔滑、細膩、溫潤

反義詞

粗糙、堅硬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