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尺地的意思、尺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尺地的解釋

一尺之地,極言其小。《孟子·公孫丑上》:“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漢書·主父偃傳》:“今諸侯子弟或十數,而適嗣代立,餘雖骨肉,無尺地之封,則仁孝之道不宣。” 唐 韓愈 《薦士》詩:“通波非難圖,尺地易可漕。” 明 吳寬 《叢桂堂前五詠·藤》:“牆頭何須附,尺地幸相容。”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尺地”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一、基本含義

“尺地”由“尺”(長度單位,約0.33米)和“地”(土地)組成,字面指“一尺見方的土地”,形容極小的空間或範圍,強調事物的局限性或微少性。例如《孟子·公孫丑上》中“尺地莫非其有也”,即用“尺地”比喻極小的領土。

二、曆史出處與用法

  1. 古代文獻
    該詞多見于典籍,如《漢書·主父偃傳》提到“無尺地之封”,指諸侯子弟未被分封到任何土地;唐代韓愈《薦士》詩中“尺地易可漕”則形容狹窄的水道。
  2. 文學擴展
    明代吳寬在《叢桂堂前五詠·藤》中以“尺地幸相容”比喻藤蔓生長空間的局促,進一步延伸出“勉強容納”的語境。

三、相關成語

與“尺地”相關的表達還有“寸土尺地”(cùn tǔ chǐ dì),強調極小領土的珍貴性,如郭沫若在抗戰時期用“不能把寸土尺地輕易送給敵人”表達捍衛國土的決心。

四、現代應用

現代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讨論中,形容空間狹小或資源有限,例如:“這片尺地雖小,卻承載着幾代人的記憶。”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例,可參考《孟子》《漢書》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尺地》這個詞的意思是指衡量地理面積大小的尺寸或邊界。 拆分部首是尺(chǐ)和地(dì)。尺部表示度量,地部表示與土地有關。 尺地的筆畫為9畫。尺部有4畫,地部有5畫。 尺地一詞來源于古代漢字,最早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中。 尺地在繁體字中的寫法和簡體字相同,都是「尺地」。 古時候漢字寫法與現代相比有所不同,但尺地的寫法并沒有太大變化。 以下是關于尺地的例句: 1. 老師用尺地測量了我們新建的足球場的面積。 2. 這塊土地的尺地決定了可以建設多少房屋。 與尺地相關的組詞有:尺寸、地理、地形等。 與尺地近義詞有:面積、大小、範圍等。 與尺地反義詞有:無限、無界、廣闊等。 希望以上回答能滿足您的需求!如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