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長惡不悛的意思、長惡不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長惡不悛的解釋

長期作惡,不肯悔改。《左傳·隱公六年》:“善不可失,惡不可長,其 陳桓公 之謂乎。長惡不悛,從自及也。” 晉 葛洪 《抱樸子·疾謬》:“有不畏大人而長惡不悛者,下其名品,則宜必懼。”《北史·宋遊道傳》:“長惡不悛,曾無忌諱,毀譽由己,憎惡任情。” 宋 李綱 《申省措置酌情處斷招降盜賊狀》:“其有久為頭首,累受招安,長惡不悛,及殺6*人衆多,情理巨蠧之人,自合依舊處死。”亦作“ 長惡靡悛 ”。《隋書·炀帝紀下》:“朕以許其改過,乃詔班師,而長惡靡悛,宴安鴆毒,此而可忍,孰不可容!”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長惡不悛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長惡不悛”是一個貶義成語,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二、出處與典故

  1. 最早記載:出自《左傳·隱公六年》,“善不可失,惡不可長,其陳桓公之謂乎,長惡不悛,從自及也”。
  2. 曆史用例:宋代李綱在《申省措置酌情處斷招降盜賊狀》中曾用此詞,指屢次招安仍不悔改的惡人。
  3. 相關故事:西晉末年,匈奴劉曜與羯族石勒聯手平叛時,石勒因劉曜斬殺己方使者而斥其“長惡不悛”,後兩人反目成仇。

三、用法與辨析

四、注意要點

如需更多典故或例句,可參考《左傳》原文或宋代曆史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長惡不悛》的意思

《長惡不悛》是一個成語,意味着一個人一直堅持惡劣的行為而不願悔改。在社會道德倫理上,這個詞通常用來形容那些不肯改正錯誤的人。

拆分部首和筆畫

《長惡不悛》的拆分部首是:(長部首)(心部首)(一部首)(心部首)。

它的筆畫分别為:長(12畫)惡(9畫)不(4畫)悛(10畫)。

來源和繁體

《長惡不悛》最早出現在《漢書·董仲舒傳》中,原文是“長惡不改,即理者所惡也”。後來,這個成語被廣泛使用,并成為漢語中的常用詞彙。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是「長惡不悛」。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有所不同,包括字形和部首的寫法。《長惡不悛》在古代漢字中的寫法是「長惡不悛」。

例句

1. 他做了這麼多壞事,卻依然長惡不悛。 (表示這個人一直不肯改正錯誤)

2. 這個團夥中的罪犯一直長惡不悛,給社會造成了嚴重的傷害。(表示罪犯沒有認錯改過,繼續犯罪)

組詞

長惡不悛可以和其他詞語組合使用,例如:

長治久安(長期穩定)

患得患失(對事情過分擔憂)

近義詞

近義詞是指意思相近或相似的詞彙。與《長惡不悛》意思相近的成語有:

執迷不悟(始終固執堅持錯誤)

不知悔改(沒有悔過的意思)

反義詞

反義詞是指意思相反的詞彙。與《長惡不悛》意思相反的成語有:

改過自新(改正過錯誤,重新開始)

自新自棄(改正錯誤,放棄原來的壞習慣)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