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百歲索的意思、百歲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百歲索的解釋

兒童頸臂上系的彩繩。 浙江 風俗,農曆五月五日,兒童頸臂縛以彩絲,雲可以避邪延壽,名“百歲索”。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百歲索"是中國傳統民俗文化中的一種兒童佩飾,多見于江淮地區。該物件以紅繩為主體,通常編織成鎖鍊狀或環狀,綴以銅錢、銀飾或玉器等吉祥物,系于嬰幼兒頸項或手腕,寓意祈求健康長壽、驅邪納福。

文化内涵解析

  1. 生命祈願:其名稱中的"百歲"直指對兒童長命百歲的祝願,體現了民間對生命延續的樸素信仰。古時因醫療條件有限,新生兒存活率較低,此類護身符具有心理慰藉作用(《中國民俗大辭典》商務印書館,2012)。
  2. 五行護佑:紅繩象征火德,銅錢屬金,玉器屬土,多元素組合暗含五行相生之理,符合傳統陰陽調和觀念(《江淮地區民俗考》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

形制與使用習俗

典型制式為九股紅繩絞編,綴三枚"太平通寶"銅錢,分别對應"天、地、人"三才。佩戴時需由族中長輩于滿月、百日等特定時辰親手系戴,直至孩童十二歲"圓鎖"儀式後摘下,體現生命禮儀的完整性(《中華傳統佩飾研究》中華書局,2015)。

曆史淵源考據

該習俗可追溯至漢代"長命縷",唐宋時期與端午系五彩絲習俗融合,明清時在江南演變為金銀鎖形态。民國文獻《風土記·皖南篇》載:"嬰孩彌月,以朱索系錢,謂之百歲索"《民國地方志叢刊》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01)。

網絡擴展解釋

“百歲索”是中國浙江地區的一種傳統民俗物品,具體含義及相關信息如下:

  1. 定義與發音
    百歲索(拼音:bǎi suì suǒ)是兒童在特定節日佩戴于頸臂上的彩色絲繩。其名稱寓意“長命百歲”,寄托對孩童健康長壽的祈願。

  2. 時間與地域
    主要流行于浙江地區,通常在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為兒童佩戴。這一習俗與端午節驅邪避害的傳統密切相關。

  3. 用途與象征
    彩繩以紅、黃、藍等鮮豔絲線編織而成,縛于兒童頸間或手臂。古人認為彩絲有驅邪避災、延年益壽的作用,因此賦予其“百歲索”之名,蘊含祈福納吉的文化内涵。

  4. 習俗背景
    端午節系彩繩的習俗可追溯至古代“長命縷”傳統。浙江地區結合本地文化,發展出“百歲索”這一獨特形式,成為民間家庭護佑孩童的重要儀式。

别人正在浏覽...

班主任必諾稱紀呈形笞服瘡疣垂露書春華秋實錯重擋路大意店錢丢荒都荔對付堕甑不顧墳寺浮心鋼火閨聲果酒過露故作姿态荷珠懷道花圖昈列葷口驚恐萬狀巾帼奇才龍衛闾須買轉梅花墅明衣缪亂平昔乾篾片齊白石青龍寺丘索阙爾颡推之履商山老上之回獅子搏兔宋玉突發托重外軍晩光葦笮侮笑無學無中生有赮駮鮮卑鄉飲校業匣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