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勾問的意思、勾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勾問的解釋

提審。《元典章·刑部七·主婦受財縱妾犯奸》:“據 阿蔡 與 王季七 通姦,罪犯依例決八十七下,斷令 阿蔡 歸宗别嫁。所指與 朱大使 等有姦,與吏勾問,即係指姦其主母 阿餘 ,拟決四十七下,準斷訖。”《明史·刑法志二》:“祖制,京外五品以上官有犯奏聞,不得擅勾問。”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勾問”是一個古代法律術語,主要含義為提審,常見于元、明時期的司法文獻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勾問”指司法機構對涉案人員進行傳喚、審訊的行為,尤其針對已立案的嫌疑人或證人。例如《元典章》提到“與吏勾問”,即由官吏對相關人員進行審問。

  2. 使用場景

    • 針對特定案件:如通奸、貪污等罪行,需通過勾問程式查證事實(《元典章·刑部七》案例)。
    • 官員特權限制:明代規定,五品以上官員犯罪需先奏報皇帝,不得擅自勾問(《明史·刑法志二》)。
  3. 曆史演變
    該詞多見于元明法律文書,清代後逐漸被“傳訊”“提審”等現代司法術語取代,成為曆史詞彙。

“勾問”是古代司法提審的專稱,體現傳統法律程式中對審訊權的規範。需注意其與現代“審訊”的語境差異,主要適用于曆史文獻解讀。

網絡擴展解釋二

勾問

勾問是一個動詞,常用于表示盤問、詢問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筆畫

勾問這個詞的部首是勹(勾),部首在右側,表示勾連、勾勒等含義。勾問的總筆畫數為11畫。

來源

勾問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在古時候,勾問的寫法為㧲問,其中的㧲為早期的象形字,表示關節的形狀,而問則表示詢問。隨着時間的推移,字形逐漸演變為今天的勾問。

繁體

繁體字中,勾問的寫法為詬問。詬表示責備、責難,問表示詢問。這個詞在繁體字中也是常見的用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在古時候,勾的形狀更加曲折,形如㧲。問的寫法略有變化,中間的爿變為短橫。所以,古代寫法可以簡單概括為㧲問。

例句

1. 老師勾問他為什麼沒有按時完成作業。

2. 警察勾問了嫌疑人多次,希望能夠找出真相。

組詞

勾心鬥角、勾結、詢問、追問、探問

近義詞

盤問、質問、追問、追查

反義詞

回答、回應、申述、解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