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戰備。《宋書·禮志三》:“伏惟 泰始 應符,神武英斷,王赫出讨,戎戒淹時。”
“戎戒”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含義
“戎戒”指“戰備”,即軍事上的戒備或防禦準備。其中:
引證解釋
該詞最早見于《宋書·禮志三》:“伏惟泰始應符,神武英斷,王赫出讨,戎戒淹時。”,意為帝王因戰備需要而推遲禮儀活動。
如需更完整的例句或文獻出處,可參考《宋書》原文或古代軍事類典籍。
《戎戒》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戰争中的警戒。戎指的是軍隊,戒指的是警戒。戎戒表示在戰争時期,需要保持高度警惕,以防止敵人的襲擊。
《戎戒》這個詞的部首是戈,并且都是由5個筆畫組成。
戎戒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左傳·昭公十四年》中的一句話:“戎戒其女,昏姻将遂。”意思是說警惕戰争的危險,以免婚姻遭受困擾。後來,這個詞逐漸演變成為表示戰争中的警戒。
戎戒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戎戒」。
在古代漢字中,戎戒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根據古籍《說文解字》的記載,戎戒的古代寫法為「戉戒」。
1. 在戰争時期,士兵們時刻保持戎戒,以應對可能的敵人襲擊。
2. 按照軍事指導,我們必須時刻保持戎戒,以确保戰鬥的勝利。
1. 戎器:指的是戰争中使用的兵器。
2. 覺戒:指警戒、警惕。
警覺、警惕、戒備
安逸、放松、不警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