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young servant]∶年輕的仆人
(2) [boy;chap]∶小子(含鄙視意)
命豎子殺雁而烹之。——《莊子·山木》
(龐涓)乃自刭,曰:“遂成豎子之名!”——《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今日迫而不反者,豎子也!——《戰國策·燕策》
(1).童仆。《莊子·山木》:“故人喜,命豎子殺雁而烹之。” 郭慶藩 集釋:“豎子,童僕也。” 清 周中孚 《鄭堂劄記》卷三:“《荀子·仲尼篇》雲: 仲尼 之門人,五尺之豎子。”
(2).指小孩。《左傳·成公十年》:“公疾病,求醫於 秦 。 秦伯 使醫 緩 為之。未至,公夢疾為二豎子,曰:‘彼良醫也。懼傷我,焉逃之。’”《隸釋·漢安平相孫根碑》:“呱呱豎子,號咷失聲。”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治家》:“笞怒廢於家,則豎子之過立見;刑罰不中,則6*民無所措手足。”
(3).對人的鄙稱。猶今言“小子”。《戰國策·燕策三》:“ 荊軻 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史記·項羽本紀》:“ 亞父 受玉鬥,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曰:‘唉!豎子不足與謀!’” 明 沉采 《千金記·入關》:“那無知豎子,激得我怒氣填胸。”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豎子漢語 快速查詢。
“豎子”是古代漢語中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兩種釋義:
童仆
指未成年的仆人,常見于古籍中。例如《莊子·山木》記載:“命豎子殺雁而烹之”,這裡的“豎子”即指負責雜役的年輕仆從。
對人的蔑稱
表示輕蔑或貶低,相當于“小子”“庸才”。典型例子出自《史記·鴻門宴》:“豎子不足與謀!”,範增以此斥責項羽優柔寡斷。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莊子》《史記》等古籍原文,或查閱權威詞典(如搜狗百科、查字典)。
豎子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聰明、聰穎的人。這個詞常用于形容年輕人才智出衆,有出色的才能和潛力。
豎子的部首是⺮(竹字旁),它是漢字中的一個常見部首之一,表示與竹子相關的字義。豎子的總筆畫數為11。
豎子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詩經》中。在《詩經·秦風·蒹葭》一詩中,有“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的内容,其中“伊人”即指聰明的男子,也可理解為“豎子”的意思。
在繁體字中,豎子的寫法和簡體字相同,沒有出現明顯的變化。
在古代,豎子的寫法有一些變化。根據《康熙字典》的記載,古時候豎子的形狀稍有不同,字形中上部分為“立”的結構,下部分為像“丿、丶、乙”等橫畫構成。這種寫法在漢字演變中逐漸發展為現代的寫法。
1. 他是個豎子,不僅成績優異,還具備出色的領導能力。
2. 這位年輕人是個真正的豎子,他的創造力和才智讓人驚歎。
1. 豎立:立起豎子,使之直立。
2. 豎立:立起豎子,使之直立。
3. 豎起:使豎子直立,使之起立。
4. 豎琴:形狀像立起的豎子的一種樂器。
5. 豎井:直徑小而極深的井。
聰明、聰穎、聰慧、機智、才智。
愚蠢、笨拙、糊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