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疎獷”。粗豪強悍。《後漢書·劉虞公孫瓒等傳贊》:“ 伯珪 ( 公孫瓚 )疎獷,武才趫猛。”
“疏犷”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析:
“疏犷”讀作shū guǎng,意為粗豪強悍,常形容人的性格或行為風格。該詞最早見于《後漢書·劉虞公孫瓒等傳贊》:“伯珪(公孫瓒)疎獷,武才趫猛。”,其中“疎獷”為異體寫法,兩者含義相同。
多用于描述曆史人物或文學形象的性格特征。例如:
公孫瓒雖疏犷,武才趫猛。(《後漢書》引用案例)
部分網絡解釋(如)誤将“疏犷”釋為“疏忽大意”,此為錯誤釋義,需以權威典籍和詞典釋義為準。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後漢書》原文或《漢典》等工具書。
《疏犷》(shū xiāng)一詞是指對事物或情感的表演與表達不刻意矯揉造作,自然而真實的狀态。它強調真實、自然的表達方式,追求真誠而不矯揉造作。
《疏犷》的拆分部首為疒(病部首)和犬(犬部首),共計15個筆畫。
《疏犷》一詞源自古代漢語,是傳統文化中的一部分。它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疎獐」。
古時候,《疏犷》的繁體漢字寫法為「疎獐」,其中「疎」的寫法較接近現代的「疏」,而「獐」表示一種動物,類似于現代中文的「狐狸」。
1. 他的演講不言不語,顯得非常疏犷。
2. 她的笑容沒有半點做作之感,充滿了疏犷的氣質。
疏犷也可以與其他詞彙組合使用:
1. 疏犷自然
2. 疏犷态度
3. 疏犷表達
與疏犷意思相近的詞彙有:
1. 自然
2. 真實
3. 質樸
與疏犷相反的意思有:
1. 刻意
2. 矯揉造作
3. 做作
4. 虛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