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人人得盡天年的太平盛世。語出《漢書·禮樂志》:“願與大臣延及儒生,述舊禮,明王制,驅一世之民,濟之仁壽之域,則俗何以不若 成康 ?壽何以不若 高宗 ?” 唐 杜牧 《郡齋獨酌》詩:“生人但眠食,壽域富農桑。” 明 唐寅 《世壽堂詩》:“太平熙皥出壽人,皇風蒸煦壽域春。” 清 金人瑞 《吳明府生日》詩:“十萬戶齊登壽域,壺天豈獨一人長。”
(2).壽穴;墳茔。 唐 黃滔 《祭司勳孫郎中文》:“今則江湖梗澀, 京 洛 迢遙,權蔔靈崗,寓安壽域。”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堪輿》:“ 宋公 卒,兩公子各立門戶,為父蔔兆……兄弟兩不相下,因負氣不為謀,并營壽域,錦棚彩幢,兩處俱備。”
“壽域”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太平盛世
指人人得以安享天年的理想社會。這一含義源自《漢書·禮樂志》:“驅一世之民,濟之仁壽之域”,意為通過禮制治理,使百姓長壽安康。唐代杜牧《郡齋獨酌》中“壽域富農桑”即用此意,描繪盛世下的富足景象。
墳茔或壽穴
指為逝者預先準備的墓地。例如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堪輿》提到“兄弟兩不相下……并營壽域”,描述為父親争奪墓地之事。
“壽域”的核心含義聚焦于社會理想與喪葬文化,需結合語境判斷具體指向。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背景,可參考《漢書》、杜牧詩作等文獻來源。
《壽域》是指人們能夠活到的年齡範圍或壽命的限度。壽域也可以理解為人類的生命限度。
《壽域》的漢字拆分為「壽」和「域」。其中,「壽」是由「宀」(寶蓋)和「壽」(手)組成,總計12個筆畫;「域」是由「土」和「或」組成,總計9個筆畫。
《壽域》一詞的來源較為普遍,可追溯到古代漢語中。這個詞的繁體寫法和現代簡體漢字相同,即「壽域」。
在古代,「壽域」可能會以不同的漢字表現形式出現。其中,「壽」可用「壽」代替,「域」可用「禺」代替。這些都是由于古時候漢字的字形演變而産生的差異。
1. 人類的壽域逐漸延長,如今很多人都能活到80歲以上。
2. 壽域的延長是醫學和健康意識提高的結果。
1. 壽命:指一個人所能活的年歲。
2. 年壽:指一個人的年齡和壽命。
3. 壽星:指長壽的人,也可以用來指代生日。
1. 長壽:指人的壽命長,能活很久。
2. 壽考:指人能活到什麼年紀。
3. 壽元:指一個人所能活的年限。
1. 短命:指人的壽命短暫,活不了很久。
2. 早逝:指人在年輕時就過世。
3. 短壽:指人的壽命不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