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銀的意思、包銀的詳細解釋
包銀的解釋
[actor's monthly wages;contracted payment] 舊指戲班按合同付給演員的工薪
詳細解釋
(1). 元 代對漢民戶所征收的賦稅項目之一。《元典章·聖政二·均賦役》:“爰自包銀之法行,積弊到今,民力愈困。”《元史·食貨志一》:“科差之名有二:曰絲科,曰包銀……包銀之法 憲宗 乙卯年始定之。初漢民科納包銀六兩。”《續資治通鑒·元泰定帝泰定二年》:“除 江 淮 創科包銀。”
(2).舊時戲班班主或戲院經理人根據合同按期付給演員或戲班的定額酬金。 洪深 《歌女紅牡丹·電影故事》:“饋以包銀所得,作獄中用度。”
詞語分解
- 包的解釋 包 ā 用紙、布或其他薄片把東西裹起來:包裝。包餃子。 包好了的東西:郵包。背(坕 )包。 裝東西的袋:書包。皮包。 容納在内,總括在一起:包括。包舉(總括)。包容。包涵。包羅萬象。無所不包。 總攬,
- 銀的解釋 銀 (銀) í 一種金屬元素,可以制貨币和器皿、電子設備、感光材料、裝飾品等:銀子。銀杯。銀牌。 舊時用銀鑄成塊的一種貨币:銀币。銀錠。銀洋。銀錢。銀圓(亦作“銀元”)。銀號(規模較大的錢莊)。銀行(
網絡擴展解釋
“包銀”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曆史背景和具體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兩種解釋:
一、元代賦稅名目
-
起源與定義
元代初期,河北、山東等地軍閥對百姓征收的賦稅名目繁多,真定軍閥史氏将多項雜稅合并為統一稅種,稱為“包銀”。這一制度後來被其他地區效仿,成為元代漢民戶的主要稅種之一。
-
曆史影響
據《元典章》記載,包銀制度長期施行後導緻“民力愈困”,反映了當時賦稅對百姓的壓力。
二、戲曲行業的報酬形式
-
支付方式
舊時戲院或戲班班主根據合同,定期向劇團或主要演員支付的固定酬金,稱為“包銀”。例如洪深在《歌女紅牡丹》中提到“饋以包銀所得,作獄中用度”。
-
應用場景
這種報酬形式常見于傳統戲曲行業,主要用于保障演員或戲班的穩定收入。
補充說明
- 其他誤讀:部分網頁提到“包銀”與瓷器修複相關(如),但缺乏權威文獻支持,可能為行業術語或誤傳。
- 現代延伸:需注意“包銀消費”(如)是當代金融概念,與曆史詞義無關。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元典章》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包銀這個詞,是指在經濟活動中,由銀行為企業或個人提供審批額度範圍内的貸款擔保。它可以分解為“包”和“銀”兩個部分。包的部首是“川”,筆畫數為三;銀的部首是“钅”,筆畫數為8。
包銀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商業發展的過程中。在古代,商賈經營過程中,需要借貸銀錢來滿足資金需求。為了确保貸方的安全,債務人常常需要提供擔保,由此形成了包銀這一形式。
在繁體中文中,包銀的寫法沒有太大的變化,仍然是“包銀”。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漢字有所差異,但包銀這個詞并沒有太大變化,基本保持一緻。
以下是關于包銀的例句:
1. 我們可以向銀行申請包銀來擴大我們的生意規模。
2. 這個企業沒有足夠的資金,需要向銀行包銀來支持他們的項目。
與包銀相關的組詞有:銀行、銀行業、信貸、借款等。
近義詞包括:承兌、貸款擔保等。
反義詞包括:免擔保、自負責任等。
希望這些直接的回答能夠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