慷忾的意思、慷忾的詳細解釋
慷忾的解釋
猶慷慨。謂情緒激昂。《三國志·吳志·步骘傳》:“慷愾之趨,惟篤人物,成敗得失,皆如所慮。” 晉 陸機 《漢高祖功臣頌》:“ 周苛 慷愾,心若懷冰,形可以暴,志不可淩。” 清 李邺嗣 《集世說》詩:“慷愾常自言,大白即滿舉。”
詞語分解
- 慷的解釋 慷 ā 〔慷慨〕a.情緒激昂,如“慷慷激昂”;b.待人熱誠,願意用財物幫助人,如“為人慷慷大方”。 筆畫數:; 部首:忄; 筆順編號:
- 忾的解釋 忾 (愾) à 憤怒,憤恨:同仇敵忾(大家一緻痛恨敵人)。 忾 (愾) ì 歎息。 遍及;到:“忾乎天下。” 筆畫數:; 部首:忄;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慷忾”是一個漢語成語,發音為kāng kài,其含義與“慷慨”相通,主要用于形容豪情壯志、情緒激昂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析:
1.基本含義
- 慷:指激昂、豪邁的情感,如曹操《短歌行》中“慨當以慷”即展現這種氣概。
- 忾:原指憤怒或激憤,但在“慷忾”中更強調情感的澎湃與高漲。
- 兩字結合後,整體表達内心激蕩、志向遠大的意境,常見于描述人物胸懷壯志或情緒高漲的場景。
2.使用場景
- 文學與曆史:如《三國志》中“周苛慷愾,心若懷冰”,或陸機《漢高祖功臣頌》中的引用,均用于贊頌人物的激昂氣節。
- 現代語境:多用于書面語,形容對理想、事業的強烈熱情,例如:“他慷忾陳詞,感染了在場所有人。”
3.與“慷慨”的關系
- 異形同義:兩者發音相同(kāng kǎi/kāng kài),含義一緻,均指情緒高昂、豪爽大方。
- 細微差異:“慷忾”更側重情感激蕩的瞬間,而“慷慨”適用範圍更廣(如“慷慨解囊”)。
4.典型例句
- 古典用例:“形可以暴,志不可淩”(《漢高祖功臣頌》)。
- 現代用例:“慷忾赴國難,視死忽如歸。”(仿寫古詩句式)
提示:若需查看更多古典文獻用例,可參考《三國志》《陸機文集》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慷忾」的意思
「慷忾」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激動慷慨、豪情萬丈的樣子。形容心情或情感激發而充滿激情。
拆分部首和筆畫
「慷忾」的拆分部首是「心」和「忄」(獨體字)。
「慷」的筆畫數為11畫,其中「心」部3畫、「亢」部8畫。
「忾」的筆畫數為9畫,全部由「心」部構成。
來源和繁體
「慷忾」是兩個獨立的漢字組合而成的,沒有繁體字。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寫作「慷」和「忾」兩個獨立的字形,與現代漢字寫法相差甚遠。由于字體演變,現在的寫法與古代相比已經發生了一些變化。
例句
1. 他慷忾激昂地演唱,征服了整個觀衆。
2. 面對不公平的待遇,她充滿慷忾的鬥志不斷戰鬥。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
慷慨豪情、慷慨激昂、慷慨解囊。
近義詞:
豪情壯志、激昂、慷慨、熱血沸騰。
反義詞:
冷靜、冷漠、淡定、無動于衷。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