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上路的意思、上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上路的解釋

[start off;set out on journey] 起程,動身

天色未明就出門上路

詳細解釋

(1).大路;通衢。《漢書·枚乘傳》:“遊曲臺,臨上路,不如朝夕之池。” 唐 王勃 《滕王閣序》:“儼驂騑於上路,訪風景於崇阿。” 宋 宋庠 《入谒馬羸不進》詩:“上路傳呼萬轂流,羸驂踏月五更愁。”

(2). 元 代稱十萬戶以上的行政區域為上路。《元史·百官志七》:“諸路總管府, 至元 初置,二十年,定十萬戶之上者為上路,十萬戶之下者為下路;當衝要者,雖不及十萬戶亦為上路。”

(1).起程,動身。 南朝 梁元帝 《金樓子·興王》:“望星上路,犯風冒浪,兼行不息。” 宋 陸遊 《老學庵筆記》卷四:“古蓋言適遠為陟,《書》曰:‘若陟遐必自邇。’猶今人言上路也。”《儒林外史》第三四回:“次早天色未明, 孫解官 便起來催促騾夫、腳子搬運銀鞘,打發房錢上路。” 王西彥 《麻舅舅丢掉一條胳膊》:“等媽媽粗粗地梳完頭,帶起一個小包袱,就這樣平平淡淡地出門上路。”

(2).迷信說法,人死魂歸陰府,因亦稱死亡為“上路”。《醒世恒言·張廷秀逃生救父》:“﹝ 瑞姐 ﹞夾七夾八一路嚷去,明明要氣 玉姐 上路。” 清 李漁 《奈何天·逼嫁》:“你好好去回絶了他,若還送聘禮來,就是逼我上路了。” 葉聖陶 《苦辛》:“她的結論是世間的壽數到頭了,說不定今天明天就要上路。”

(3).指事情走上軌道,有秩序地開展。 劉6*6*《對華北記者團的談話》:“你們的工作還沒有上路,我的估計是這樣子的。”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上路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上路”一詞在漢語中含義豐富,既可作動詞使用,也有形容詞用法,具體釋義如下:

一、動詞用法:啟程、動身 指開始行程,離開某地前往目的地。這是“上路”最核心和最常用的含義,強調行程的開始。

例:天剛蒙蒙亮,考察隊就收拾好行裝上路了。 權威參考:《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明确将“上路”解釋為“動身;啟程”。

二、形容詞用法:合乎規範、符合要求 形容事物(如言行、做法、文章、技藝等)符合一定的标準、規矩或要求,達到可被接受或認可的水平。常用于口語。

例:經過師傅的指點,他操作的流程終于上路了。/ 這篇報告寫得還不夠上路,需要再修改。 權威參考:《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收錄了此義項,釋義為“猶言上軌道,合要求”。 語言學家符淮青在《詞義的分析和描寫》中也曾分析過此類詞語從空間位移義到抽象評價義的引申路徑。

三、方言用法:成材、有出息 在某些方言(如吳語區)中,“上路”還可形容人懂事、通情達理或指年輕人有出息、能成才。

例:這孩子真上路,小小年紀就知道體貼父母。 權威參考:方言研究著作,如《吳方言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或相關方言志中常收錄此用法。

“上路”的核心意義在于“開始行程”,并由此引申出“步入正軌、符合标準”的評價義,在特定方言中還有“懂事、成材”的含義。其詞義演變體現了從具體空間動作到抽象社會評價的常見語言發展規律。

網絡擴展解釋

“上路”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種含義,以下是綜合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起程、動身
    指開始旅程或行動,如“天色未明就出門上路”。常見于描述出行場景,例如:“引擎檢查合格後我們就上路了”。

二、引申含義

  1. 方言中的褒義用法
    在嘉興等地方言中,“上路”形容為人處事得體、講義氣,能兼顧他人利益,如“辦事爽快、夠兄弟”。

  2. 事情步入正軌
    指事務有序開展,例如“項目已上路,進展順利”。

三、曆史與特殊用法

  1. 元代行政區域劃分
    元代将十萬戶以上的地區稱為“上路”,低于十萬戶則為“下路”。

  2. 迷信中的死亡隱喻
    部分語境下委婉指死亡,如“靈魂歸陰府”或“走上黃泉路”。

四、文學與古籍引用


該詞既有具體動作(出發)、抽象狀态(步入正軌),也有曆史、方言及文化隱喻。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别人正在浏覽...

寶貨槽鋼超群拔萃乘化忱悃赤精精垂曜黜遠磁感線大腦殻打勤打射東遮西掩鬥夥鈍顔分命佛證膏馥藁稭歌吹乖阻詭勝害勝洪聖弧弓恚訾夾腦江西省見诮大方撿拾葭菼介節巨細剌塌醉累绁量置吏典凜如霜雪茅菹盟津牛唇偏激奇瑰求實膻慕山莊沙吒深壑石珠瘦雪授玉鎖士榻床擿校銅版畫蝸鬥沃潤伍伯祥星心存目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