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白眼的意思、白眼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白眼的解釋

[turn the whites of eye up] 朝上或朝兩邊看時露出的白眼珠。用白眼看人,表示輕蔑或厭惡

遭人白眼

詳細解釋

(1).多白的眼睛。《易·說卦》:“其於人也,為寡髮,為廣顙,為多白眼。” 孔穎達 疏:“取躁人之眼,其色多白者。”《新唐書·藩鎮傳·張公素》:“詔 張公素 為節度使,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性暴厲,眸子多白, 燕 人號‘白眼相公’。” 清 昭槤 《嘯亭雜錄·質王好音律》:“又餘有狠僕某,王默告餘曰:‘其人多白眼,瞳子眊焉,非純正者。’”

(2).露出眼白。表示鄙薄或厭惡。《晉書·阮籍傳》:“ 籍 又能為青白眼,見禮俗之士,以白眼對之。” 唐 王維 《與盧員外象過崔處士興宗林亭》詩:“科頭箕踞長松下,白眼看他世上人。” 明 許自昌 《水浒記·論心》:“論交豈為黃金變,閲世惟将白眼懸。”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阿纖》:“我以人不齒數故,遂與母偕隱;今又返而依人,誰不加白眼?” 魯迅 《哀範君》詩之一:“華颠萎寥落,白眼看鷄蟲。”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白眼”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bái yǎn,指眼珠向上或向旁邊轉動時露出眼白,常用于表達對他人的輕蔑、厭惡或不屑。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與反義詞

  1. 核心定義
    白眼是通過眼神動作傳遞負面情緒,如輕視、不滿或嘲笑。例如“遭人白眼”表示被他人看不起。

  2. 反義詞
    與“青眼”相對。青眼(正視對方,露出瞳仁)表示尊重或喜愛,而白眼則相反。


二、曆史典故與文學來源

  1. 阮籍的“青白眼”
    據《晉書·阮籍傳》記載,阮籍對厭惡的禮俗之士以白眼相待,而對欣賞的嵇康則用青眼。這一典故成為“白眼”的文化源頭。

  2. 詩詞中的運用
    唐代詩人王維在《與盧員外象過崔處士興宗林亭》中寫道:“白眼看他世上人”,體現對世俗的蔑視。


三、使用場景與延伸含義

  1. 日常表達
    多用于描述人際交往中的冷遇,如“受人白眼”“白眼狼”(指忘恩負義之人)。

  2. 方言差異
    在天津方言中,“白眼兒”特指女兒的孩子,與“紅眼兒”(兒子的孩子)形成對比。


四、總結

白眼通過眼神動作傳遞負面情緒,既有曆史典故支撐,也在現代語言中廣泛使用。其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如文學中多表達清高,生活中則側重輕視。

網絡擴展解釋二

白眼的意思

白眼是一個成語,常用來形容某人不以為然或輕視的眼神表情。當一個人望着另一個人時,眼球如果隻露出了白色,而沒有瞳孔的顯露,這樣的眼神會給人一種藐視或輕蔑的感覺,因此稱為白眼。

拆分部首和筆畫

白眼的拆分部首為目和目,筆畫數為8。

來源

白眼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中的“白”. “白”本義表示顔色白、形狀正直、純潔無瑕的意思。在《論語·季氏》中,曾有“時維乎!吾所未見也,吾所殆未行也。官!師!僧!尹!為!孰!能!由!如是而已矣。”之句,意思是說即使在不受尊敬的情況下,也要保持正直和純潔的态度。隨着時間的推移,白眼逐漸演化為形容輕視他人的眼神表情。

繁體

白眼的繁體字為「白眼」,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中,「白眼」的寫法稍有不同。字形較為莊重,「白」的字形為「百」減去一橫,表示顔色純潔無瑕;「眼」的字形則更加曲折,眼珠更為明顯。

例句

他對我的建議完全不以為然,直接瞪了我一個白眼。

組詞

白眼的相關詞彙有白眼翻、白眼高、白眼看、白眼視等。

近義詞

輕視、藐視、嘲笑

反義詞

贊賞、欽佩、尊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