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凝冰的意思、凝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凝冰的解釋

冰;結冰。《莊子·在宥》:“其熱焦火,其寒凝冰。” 成玄英 疏:“若違情起怒,寒甚凝冰;順心生喜,熱踰焦火。”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循天之道》:“為寒則凝冰裂地,為熱則焦沙爛石。” 晉 陸機 《苦寒行》:“凝冰結重磵,積雪被長巒。” 宋 範仲淹 《謝賜鳳茶表》:“謹當餌為良藥,飲代凝冰,思苦口以進言,勵清心而守道。”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凝冰是漢語中表示液态水凝結為固态冰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包含物理狀态轉變與文學意象兩層維度。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釋義,“凝”指物質由液态變為固态的凝結過程,“冰”則是水在0℃以下形成的透明晶體固體,二字組合構成動賓結構。

詞源學角度分析,《說文解字》記載“冰”本作“仌”,象形水凝之貌,漢代《釋名》補充“冰,水凝結而堅也”,印證該詞在秦漢時期已形成完整概念體系。現代漢語中“凝冰”既用于描述自然現象,如《中國大百科全書·大氣科學卷》記錄的“凝冰過程需經曆過冷卻與晶核形成階段”,也延伸為詩詞中的時間凝固意象,如李白《秋登巴陵望洞庭》“凝冰結重磵”描繪的冬季湖景。

在氣象學領域,中國氣象局《大氣物理學基礎》将凝冰細分為霜(水汽直接凝華)、凍雨(過冷水滴接觸物體結冰)等七種形态,其成冰條件與《禮記·月令》記載的“孟冬之月,水始冰”形成古今觀測呼應。

網絡擴展解釋

“凝冰”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礎釋義

二、古籍例證

  1. 《莊子·在宥》:成玄英注解“寒甚凝冰”時,将自然現象與情感關聯,比喻情緒極端(如憤怒)可引發嚴寒。
  2. 《春秋繁露》:董仲舒用“凝冰裂地”形容極寒的破壞力,強調溫度對自然的影響。
  3. 陸機《苦寒行》:詩句“凝冰結重磵”描繪冬季冰層堆積的山澗景象。

三、綜合釋義
該詞兼具名詞(冰)與動詞(結冰)屬性,常見于古典文學,用于渲染環境或隱喻情感。例如宋代範仲淹以“飲代凝冰”表達以茶代冰的清心之意。

提示:若需更多古籍用例或現代語境分析,可參考《漢典》《漢語辭海》等工具書。

别人正在浏覽...

陂埭鼻山嬖媵簸箕蟲不幸而言中參核稱謝沖擊從吏砀駭誕略荅遝電磁炮丁荦豆芽費連蜚揚鋒芒革出教門廣澤王關人寒凜黃面翁徽稱檢迹加薪譏關金镳禁割今古奇觀霁止據實孔急空頭隆思梅萼拿大頂難駁耨斡千秋萬代峭薄情知道七上八下棄天下齊心并力蜷曲柔服三青團私倡私朝榻凳狧穅及米土堰枉害頑抗危而不持享國仙譜缬子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