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冰;結冰。《莊子·在宥》:“其熱焦火,其寒凝冰。” 成玄英 疏:“若違情起怒,寒甚凝冰;順心生喜,熱踰焦火。”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循天之道》:“為寒則凝冰裂地,為熱則焦沙爛石。” 晉 陸機 《苦寒行》:“凝冰結重磵,積雪被長巒。” 宋 範仲淹 《謝賜鳳茶表》:“謹當餌為良藥,飲代凝冰,思苦口以進言,勵清心而守道。”
“凝冰”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礎釋義
二、古籍例證
三、綜合釋義
該詞兼具名詞(冰)與動詞(結冰)屬性,常見于古典文學,用于渲染環境或隱喻情感。例如宋代範仲淹以“飲代凝冰”表達以茶代冰的清心之意。
提示:若需更多古籍用例或現代語境分析,可參考《漢典》《漢語辭海》等工具書。
《凝冰》是個成語,意思是指水凝結成冰。
《凝冰》的部首是冫(冰的偏旁),共有5個筆畫。
《凝冰》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文學作品。在《古文苑》中有這樣一句詩:“凝冰千樹梅,誰知每一枝。”這句詩意味着冰凍的樹上結滿了梅花。後來,人們通過這句詩将凝結成冰的意象與美麗的梅花聯繫在一起,形成了成語“凝冰”。
《凝冰》的繁體字為「凝冰」。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些許不同。《凝冰》在古時候的寫法為「凝氷」。
1. 小溪被嚴寒所困,凝冰成了一片美麗的冰川。
2. 隻有在寒冷的冬天,人們才能看到屋檐上凝冰成的冰挂。
凝結、凝聚、凝視、凝固、凝重。
冰凍、凍結、結冰。
融化、解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