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邙山的意思、邙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邙山的解釋

即 北邙山 。一作 北芒 ,也稱 芒山 、 郏山 、 北山 。在今 河南省 洛陽市 東北。 漢 魏 以來,為王侯公卿歸葬之處。 三國 魏 應璩 《與程文信書》:“南臨 洛水 ,北據 邙山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邙山”的詳細解釋如下:

一、地理位置與别稱

邙山位于河南省洛陽市北部,橫跨洛陽、孟津、偃師三地,呈東西走向,綿延數百裡,平均海拔約250米,最高峰為翠雲峰(海拔300米)。主要别稱包括北邙山、北芒、芒山、郏山、平逢山等。

二、曆史地位

  1. 古代墓葬聖地
    自東漢以來,邙山因“背山面河、土厚水深”的風水優勢,成為帝王将相、文人名士的歸葬之地,素有“生在蘇杭,葬在北邙”之說。已探明陵墓超千座,包括東漢、曹魏、西晉、北魏四朝十餘位帝王的陵墓,以及呂不韋、劉秀、杜甫、顔真卿等名人墓冢。

  2. 曆史事件與記載
    唐代詩人王建、白居易等曾以邙山為題作詩,如“北邙山頭少閑土,盡是洛陽人舊墓”“誰家又葬北邙山”等,印證其墓葬文化盛況。

三、文化與景觀

  1. 文化象征
    成語“邙山”常被引申形容事物殘破衰敗之态。文學作品中亦常見相關意象,如李煜陵墓的荒冢與詩句“一江春水向東流”形成曆史與詩性的對比。

  2. 著名景觀

    • 邙山晚眺:洛陽八大景之一,翠雲峰古木森列,登高可俯瞰洛陽城郭與暮色華燈。
    • 洛陽古墓博物館:中國首座古墓主題博物館,集中展示邙山出土的曆代墓志與文物。

四、現代意義

邙山陵墓群是中國規模最大的國家文物保護單位之一,出土墓志逾6000方,為研究古代政治、經濟、民族關系等提供了重要資料,被譽為“東方金字塔”。

網絡擴展解釋二

《邙山》的意思

《邙山》是一個指代具體地名的詞彙,用來描述中國山脈的名字。它代表了人們對邙山這座山脈所抱有的情感和聯想。

《邙山》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邙山》這個詞可以拆分成兩個部首:⻏(邑)和⻊(車)。它一共由10個筆畫組成。

《邙山》的來源

邙山位于中國陝西省漢中市南部,是一座文化底蘊深厚的山脈。《邙山》這個詞源自中國古代文獻記錄,被用來形容邙山的特點和美景。

《邙山》的繁體

《邙山》的繁體字為「邙山」。

《邙山》的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邙山的漢字寫法可能稍有不同,具體的寫法需要參考古代文獻。

《邙山》的例句

1. 每年春天,遊客們都會前往邙山觀賞美麗的花海。

2. 邙山的峰頂擁有壯麗的日出景色。

《邙山》相關詞彙

組詞:邙山林、邙山道、邙山鄉、邙山風光。

近義詞:漢中山、秦嶺、太白山。

反義詞:平原。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