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空曠澄澈。 唐 韓愈 《祭郴州李使君文》:“航 北湖 之空明,覷鱗介之驚透。” 宋 蘇轼 《記承天寺夜遊》:“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2).特指月光下的清波。 宋 蘇轼 《前赤壁賦》:“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泝流光。”
(3).指空曠澄淨的天空。 宋 蘇轼 《海市》詩:“東方雲海空復空,羣仙出沒空明中。”
(4).指洞澈而靈明的心性。 宋 蘇轍 《讀舊詩》詩:“老人不用多言語,一點空明萬法師。”
(5).形容心性洞澈而靈明。 清 鄭燮 《範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三書》:“誠知書中有書,書外有書,則心空明而理圓湛,豈復為古人所束縛,而略無張主乎!” 謝覺哉 《不惑集·再談“想”》:“旦則是心裡空明,不雜成見,不自以為是。”
“空明”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常見于古典文學和哲學語境中。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自然景象的澄澈
指空間或環境的空曠、澄淨、透明。例如:
引申為天空或月光
特指澄淨的天空或月光下的清波。如蘇轼《登州海市》中“群仙出沒空明中”,将“空明”與缥缈的雲海結合,形容天空的遼闊。
“空明”既是對自然之美的詩意描繪,也承載着對精神境界的追求。其核心在于“空”與“明”的結合——無物遮蔽(空)而透徹光明(明),形成一種虛實相生的美學與哲學意象。
如需更全面的例句或曆史演變,可參考漢典或蘇轼作品原文。
空明是一個漢字詞,意為空曠和明亮。空明一詞從字面上可以理解為空無物品并且明亮的狀态。
空明的部首是穴(xué),由左右兩個穴組成。空明共有9個筆畫。
空明是一個古代漢字,其來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的《說文解字》。它是由“穴”和“日”兩個部分組成的。
空明的繁體字是「空明」,并沒有太大的變化。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空明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基本上仍然保持了現代書寫形式的一緻性。
1. 這個房間空明明亮,很適合做瑜伽。
2. 青山綠水間,一片空明。
1. 空曠(kōng kuàng):空蕩、開闊。
2. 空靈(kōng líng):幽雅、清澈。
明亮、寬敞、明淨。
狹窄、昏暗、陰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