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道質的意思、道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道質的解釋

仙家之氣質。 宋 洪邁 《夷堅丙志·張拱遇仙》:“吾無求於人,以汝有道質,故來誨汝。”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道質"一詞屬于漢語中的書面語詞彙,具有哲學和文學色彩,其含義可從字源和用法兩個層面理解:

一、 字義分解與核心概念

  1. 道 (dào):
    • 本義指道路。《說文解字》:“道,所行道也。”
    • 引申為宇宙萬物的本源、規律、法則或真理。這是哲學(尤其是道家思想)的核心概念,指超越具體事物、永恒存在的根本原理。如《老子》:“道可道,非常道。”
    • 也指道德、道義、學說、方法等。
  2. 質 (zhì):
    • 本義指抵押或作為保證的人或物。《說文解字》:“質,以物相贅。”
    • 引申為事物的根本、實體、本性、禀賦、資質、樸實無華等含義。如《論語》:“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

二、 “道質”的合成含義

将“道”與“質”結合,“道質”一詞主要包含以下兩層相互關聯的意思:

  1. 得道者的氣質、禀賦或本質:

    • 指個體通過修養或領悟,内在所具備的與“道”相契合的特質、本性或精神境界。它強調的是人内在蘊含的、符合宇宙根本法則的純真本性或超凡脫俗的品格。
    • 引用參考:
      •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在“道”字條目下相關義項中解釋,“道質”可指“修道或得道者的氣質、禀賦”。
      • 唐代詩人白居易在《送毛仙翁》詩中寫道:“仙翁已得道,混迹尋岩泉。” 此處的“得道”即指具備了“道質”。後世常用“道質”形容仙風道骨或超凡脫俗的氣質。(雖非直接解釋“道質”,但“得道”是其核心内涵)
      • 宋代蘇轼《與陳季常書》:“然常疑足下道質深粹,必不爾也。” 這裡“道質深粹”即稱贊對方内在具有深厚純粹、合乎大道的精神品質。
  2. 道的本體、本質或質樸的本性:

    • 指“道”本身所具有的根本性質、純樸無華的特性。這層含義更側重于“道”的客觀屬性。
    • 引用參考:
      • 《辭源》(修訂本)在“道”字條目下,指出“道”有“宇宙萬物的本原、本體”之義,而“質”有“本質、實體”之義。“道質”可理解為“道的本體”或“道的質樸本性”。
      • 道家思想強調“道法自然”,認為“道”的本質是自然無為、純真質樸的。因此,“道質”也隱含了這種返璞歸真、不事雕琢的特質。

總結與使用場景:

“道質”是一個融合了哲學(尤其是道家)思想和文學表達的詞彙。其核心在于表達:

它常用于形容修道之人、隱士或具有超凡脫俗、淡泊甯靜氣質的人的内在品格,或在哲學讨論中指稱“道”的本質特性。屬于較為典雅、書面的用語。

主要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道質”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仙家之氣質”,通常用于形容具有道家修行潛質或超凡脫俗的特質。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字義分解

  1. 道(dào):
    • 本義為“道路”,引申為法則、規律(如“道理”“道德”)。
    • 在宗教語境中特指“道教”或道家思想體系。
  2. 質(zhì):
    • 指本質、本性(如“物質”“質樸”)。
    • 結合“道”時,強調内在的修道禀賦或超凡特質。

用法與語境


相關文獻

若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夷堅志》原文或道教文化相關研究。

别人正在浏覽...

悲默币儀不釋裁示唱籌塵聽吃飯家生踹踏傳素擔闆漢大侵點放董逃歌頓挫鵝兒腸返本高真宮旆貴崇海堧黑眚槐花黃,舉子忙皇颉回陸回鄉火花皛清寄遞嗟茲乎緊箍咒啳君命無二老臞老三老四累計婁公陋俗瞞哄寐魚冥期母馬配曲魄然切玉乞師散館删節本聲風木生友市井人詩橐松原素畜天才添覔同方網友相杖絃外之響崄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