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捕的意思、采捕的詳細解釋
采捕的解釋
[fish and catch] 采集捕撈
采捕龍蝦
詳細解釋
捕捉。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聖水》:“春秋有白魚,出穴數日而返;人有採捕食者,美珍常味。”《梁書·武帝紀下》:“﹝州牧﹞越界分斷水陸採捕及以樵蘇,遂緻細民措手無所。”《舊唐書·五行志》:“ 玄宗 悉命宮中出奇,焚之於殿廷,不許士庶服飾繡珠翠之服。自是採捕漸息,風教日淳。”《元典章·聖政二·赈饑貧》:“除天鵞鷀鷧外,聽從民便採捕。”
采摘捕取。《後漢書·和帝紀》:“自京師離宮果園 上林 廣成囿 悉以假貧民,恣得采捕,不收其稅。”
詞語分解
- 采的解釋 采 ǎ 摘取:采撷。采花。采摘。采制。 選取,搜集,開發,利用:采訪(搜集尋訪)。采納(接受意見)。采集。采伐。采購。采掘。采寫。 神色,精神:神采。精采。 同“彩”。 〔采采〕盛多的樣子。 古代指官
- 捕的解釋 捕 ǔ 捉,逮:捕捉。捕獲。捕殺。巡捕。緝捕。捕風捉影。 逮抓捉放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采捕”是一個由“采”(采集)和“捕”(捕捉)組成的複合詞,指通過收集和捕捉的方式從自然界獲取資源的行為。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 詞義構成:“采”指采集、摘取(如果實、植物),“捕”指捕捉、抓取(如動物、魚類),合稱“采捕”。
- 核心定義:指人類為生存或生産需求,從自然環境中獲取動植物資源的行為,常見于農業、漁業、狩獵等場景。
2.曆史與文獻用例
- 古代記載:北魏《水經注》提到“采捕食者,美珍常味”,《梁書》中也有“越界分斷水陸採捕”的描述,表明該詞在古代多用于描述資源獲取活動。
- 現代應用:如漁民按季節采捕魚蝦,或法律案例中提到的非法采捕瀕危物種(如紅珊瑚)。
3.相關擴展
- 近義詞:捕撈、捕捉、采集。
- 反義詞:放生、保護、禁捕。
- 使用場景:既可用于合法生産活動(如漁業作業),也可指過度開發或非法行為(如“過度采捕導緻生态破壞”)。
4.注意事項
- 資源管理:現代語境下常強調可持續性,需避免過度采捕對生态平衡的破壞。
- 法律規範:部分珍稀物種的采捕受法律嚴格限制,如《舊唐書》記載的“採捕漸息”政策。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或案例,可參考《水經注》《梁書》等古籍,或查閱生态保護相關法規。
網絡擴展解釋二
《采捕》這個詞是指捕捉和收集的意思。它的拆分部首是「⺡」和「手」,總共有10個筆畫。這個詞來自于漢語,沒有繁體字形式。在古時候,「采捕」這個詞的寫法沒有太大差異。
以下是對「采捕」的例句:
1. 他們出發去采捕美麗的蝴蝶。
2. 獵人用網來采捕野生動物。
一些與「采捕」相關的組詞有「采集」和「捕獲」。它們都指的是獲取或捕捉的行為。
「采捕」的近義詞包括「捕捉」、「捉拿」和「捕獲」。這些詞都表示抓住或捕捉某物或某人。
「采捕」的反義詞可以是「釋放」或「放生」,表示将被捕捉的物體或動物放歸到原處。
希望以上回答能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