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貢的意思、九貢的詳細解釋
九貢的解釋
周 代征收貢物的九種類别。亦泛指進貢。《周禮·天官·大宰》:“以九貢緻邦國之用,一曰祀貢,二曰嬪貢,三曰器貢,四曰币貢,五曰材貢,六曰貨貢,七曰服貢,八曰斿貢,九曰物貢。”《晉書·食貨志》:“昔 周 姬公 制以六典,職方陳其九貢,頒財内府,永為不刊。”《舊唐書·昭宗紀》:“且四海之内,創痏猶殷,九貢之邦,綱條未理。” 章炳麟 《封建考》:“邦國既有九貢,其諸侯所未食者,附庸蕞猥,宮簡事希。”
詞語分解
- 九的解釋 九 ǔ 數目,八加一(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玖”代):九歸。 泛指多次或多數:九死一生。九霄雲外。 筆畫數:; 部首:丿; 筆順編號:
- 貢的解釋 貢 (貢) ò 獻東西給上級,古代臣下或屬國把物品進獻給帝王:進貢。納貢。貢獻。貢品。貢賦。 封建時代給朝廷薦舉人才:貢生(指經科舉考試升入京師國子監讀書的人)。貢舉。 姓。 筆畫數:; 部首:貝;
網絡擴展解釋
“九貢”是西周時期的一種財政制度,指周代征收貢物的九種類别,主要用于規範諸侯國向中央的進貢體系。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
“九貢”出自《周禮·天官·大宰》,是周代中央政權向諸侯國征收貢物的分類标準,涵蓋祭祀、物資、貨币等多種用途。其核心目的是通過制度化的貢賦體系維持國家財政運轉。
2.具體分類
據《周禮》記載,九貢包括:
- 祀貢:祭祀用的牲畜、禮器;
- 嫔貢(或作“賓貢”):接待賓客的物資;
- 器貢:宗廟器具;
- 币貢:絲綢等紡織品;
- 材貢:木材類資源;
- 貨貢:珠玉等貴重物品;
- 服貢:制作祭服的原料;
- 斿貢(遊貢):天子巡遊所需物資;
- 物貢:地方特産。
3.制度背景
九貢與“九賦”“九式”共同構成西周財政體系:
- 九賦:針對國内百姓的賦稅;
- 九式:財政支出的九類項目。
三者由天官大宰統籌,司會等官員負責核算與彙報,确保收支平衡。
4.曆史意義
九貢制度體現了西周“分封制”下中央與諸侯的經濟關系,既強化了王室權威,也為後世賦稅分類提供了雛形。《晉書》《舊唐書》等文獻中亦可見其影響。
如需更完整的古籍原文或學術研究,可參考《周禮》及相關曆史財政制度研究。
網絡擴展解釋二
九貢(jiǔ gòng)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部首為九(jiǔ)和貢(gòng),共有12個筆畫。它源自于古代,是古時候的一種儀式或制度。
在古代,九貢是指每九年由各地向朝廷進貢的行為。這種制度起源于中國古代的封建時代,目的是維系朝廷與各地區的關系,鞏固統治。九貢制度要求各地區每九年向朝廷貢獻物品,表達對皇帝的敬意和忠誠。這些貢品可以是珍貴的商品、特産、農副産品等。
《九貢》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九貢」,意義與簡體字相同。古代漢字書寫形式與現代有些差别,但意義相同。例句可以是「各地方要按時進貢,以顯示忠誠」。
九貢之外還有其他類似的詞語,如「歲貢」、「歲歲皆貢」等,都指每年或每隔一段時間向朝廷進貢的行為。近義詞可以是「獻貢」、「納貢」。反義詞可以是「收貢」。
希望這些簡短的回答能夠滿足您的需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