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甘味的意思、甘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甘味的解釋

(1).美味。《管子·幼官》:“五和時節,君服黃色,味甘味,聽宮聲。”《晉書·畢卓傳》:“ 卓 嘗謂人曰:‘得酒滿數百斛船,四時甘味置兩頭,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

(2).覺得味道美。《史記·蘇秦列傳》:“寡人卧不安席,食不甘味,心搖搖然如縣旌而無所終薄。” 宋 周密 《齊東野語·符離之師》:“此臣所以食不甘味,而寝不安席也。”《三國演義》第三六回:“ 備 聞公将去,如失左右手,雖龍肝鳳髓,亦不甘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甘味"是漢語中具有雙重語義特征的複合詞,在曆代詞典及文獻中存在以下核心釋義:

一、味覺層面的本義 《漢語大詞典》釋為"美味,感到味道甘美",指食物具有甜美的滋味特征。如《史記·刺客列傳》載"饑者甘食",此處"甘"作動詞,表示對食物的味覺評價。《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将其定義為"甜味",強調味覺感知的直接性。

二、引申的愉悅體驗義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指出該詞可引申為"覺得味道美",如《韓非子·外儲說》"口甘五味",此處"甘"已超越生理感受,成為心理滿足的隱喻。《辭源》第三版補充其可指"嗜好",如《左傳·昭公十二年》"寡君以為甘味之好",體現對美好事物的精神追求。

三、中醫術語的特殊用法 《中醫大辭典》記載該詞在《素問·至真要大論》中作病理描述"味過于甘,脾氣不濡",此處指味覺失衡引發的生理反應。唐代王冰注《黃帝内經》時亦用"甘味入脾"闡釋藥食歸經理論,形成專業領域術語。

網絡擴展解釋

“甘味”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1. 書面釋義
    指美味或味覺感受,常見于文學表達。如《三國演義》中“雖龍肝鳳髓,亦不甘味”,強調對美味的追求;而“食不甘味”則形容因憂慮導緻食不知味的狀态,如《史記》記載“心搖搖然如縣旌,食不甘味”。

  2. 現代擴展
    現代語境中可指人工甜味劑,如“人工甘味”,用于食品調味。

二、中醫理論中的概念

  1. 藥性作用
    中醫認為甘味屬甜味,對應五行中的“土”,具有補益氣血、調和藥性、緩解疼痛等功效。例如人參補氣、甘草調和藥性。

  2. 應用範圍
    多用于治療虛症(如氣血不足)、調和藥物配伍,或緩解急性疼痛。

三、例句與應用

四、總結

“甘味”兼具文學與醫學雙重内涵,既描述味覺體驗,也承載中醫治療理論。其應用從古籍延伸到現代醫學,體現了語言與文化的延續性。

别人正在浏覽...

保庸被兵镖局撥降波羅密馳煙酢母打躬作揖大韶德風斷袖餘桃繁費風栉雨沐墳花孤悄寒灰豪勇河女合土槐府毀剝節抄擊馬湛浸金融資本金石樂缙雲吉祥基原決圍開采窠子快當匡拂列肆靈透利心馬蝗馬死黃金盡蜜劑宓穆默讀濘淖峭阤屺岵傾穨氣翳失迷帥教攤雞子绨缃痛處通客僞朝務求烏文木瑕蠹骁騎寫築錫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