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鐘磬等樂器演奏的音樂。常指廟堂之樂。語出《左傳·襄公九年》:“ 武子 對曰:‘君冠,必以祼享之禮行之,以金石之樂節之,以先君之祧處之。’”《南齊書·王僧虔傳》:“ 苻堅 敗後, 東﹝晉﹞ 始備金石樂。”《南史·齊豫章王嶷傳》:“上幸 嶷 邸,後堂設金石樂。”
金石樂是由“金石”與“樂”組合而成的複合詞,其含義需結合兩部分字義及文化背景綜合理解:
金石
在漢語中,“金石”本指金屬與石頭,引申為堅固、永恒之物。古代常以“金石”比喻不朽的功業或堅貞的品格,如《荀子·勸學》雲:“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同時,“金石”亦指镌刻文字的鐘鼎碑碣,是研究古代曆史的重要實物資料。
樂
“樂”本義為音樂(如《禮記·樂記》:“樂者,音之所由生也”),後引申為喜悅、安樂(如《論語·學而》:“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此處取“安樂、愉悅”之意,強調精神層面的滿足。
合成釋義
“金石樂”指如金石般堅固恒久的安樂境界,喻指超脫世俗煩擾、持久不移的精神愉悅。此概念融合了儒家對道德堅守的追求(如《孟子》“不動心”之境界)與道家自然無為的逍遙思想(如《莊子》“至樂無樂”),常見于文人雅士對理想生活狀态的描述。例如清代學者以“金石樂”自喻在書畫鑒賞、詩文創作中獲得的永恒心靈寄托。
參考資料
(注:因該詞為複合文化概念,未見于單一網絡文獻,故援引權威工具書釋義,未提供網頁鍊接。)
“金石樂”是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詞語,具體解釋如下:
字面釋義
“金石”指鐘、磬等金屬或石制樂器,“樂”即音樂。合指用鐘磬演奏的莊嚴音樂,常用于古代祭祀、禮儀等正式場合。
文獻出處
源自《左傳·襄公九年》:“君冠,必以祼享之禮行之,以金石之樂節之。” 此處強調禮儀中音樂的規範性。後《南齊書》《南史》等史書沿用此義,如“苻堅敗後,東晉始備金石樂”。
比喻含義
現代語境中,“金石樂”被引申為“曆經時間考驗的珍貴事物”,如文物、藝術品等。此用法強調歲月沉澱後的價值提升。
使用場景
多用于文學或藝術評論,例如:“這幅古畫曆經千年,堪稱金石樂。”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左傳》或相關曆史文獻(參考、5)。
笆箔半牀薄寒中人豹髓備守避賢驿不獨采庸腸線産量赤黑從臾蹈湯赴火搗虛撇抗氐首敦害剛辯官學裹金橫譴隳亡僵局戒寒穄米旌幡儆鑒镌銘覺性局曲醨酪留行立忠漫叟冥淩敏絕衲衲扭力匿作搶險強制橋牌輕身重義器尚秋姑丘首宂政上僊山樽殺傷牲體神色怡然十客瘦高挑兒衰斬松床突明遐方絕壤孝道孝恭心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