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疾的意思、感疾的詳細解釋
感疾的解釋
患病。《後漢書·皇後紀下·桓思窦皇後》:“太後母卒於 比景 ,後感疾而崩。” 宋 李清照 《<金石錄>後序》:“塗中奔馳,冒大暑,感疾。” 清 姚鼐 《<南園詩存>序》:“君家貧,衣裘薄,嘗夜入暮出,積勞感疾以殞。”
詞語分解
- 感的解釋 感 ǎ 覺出:感觸。感覺。感性。感知(客觀事物通過感覺器官在人腦中的直接反映)。感官。 使在意識、情緒上起反應;因受刺激而引起的心理上的變化:感動。感想。反感。好感。情感。敏感。感染。感召。感慨。感喟
- 疾的解釋 疾 í 病,身體不舒適:疾病。目疾。殘疾。諱疾忌醫。 一般的痛苦:疾苦。 疼痛:疾首蹙額。 恨:疾惡如仇。 古同“嫉”,妒忌。 弊病,缺點:“寡人有疾”。 快,迅速:疾步。疾走。疾進。疾馳。疾足先得。
網絡擴展解釋
“感疾”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釋:
-
基本釋義
“感疾”指患病,尤其強調因外界因素(如勞累、環境等)引發的疾病。例如,李清照在《<金石錄>後序》中提到“冒大暑,感疾”,即因暑熱導緻生病。
-
曆史文獻引證
- 《後漢書·皇後紀下》記載窦太後“後感疾而崩”;
- 清代姚鼐描述某人因“積勞感疾以殞”,說明長期辛勞緻病。
-
發音與詞性
拼音為gǎn jí,屬動詞性詞彙,近義詞包括“患病”“染病”等。
-
語境與用法
多用于書面或古典語境,常見于曆史、文學作品中,描述因特定原因(如環境惡劣、身體透支)導緻的疾病。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具體用例,可參考《後漢書》、李清照《金石錄後序》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感疾(gǎn jí)一詞的意思:指對于某種情感或事物的迅速抱怨、不滿或憂慮。
拆分部首和筆畫:感疾是由“心”和“疾”兩個部首組成,共有12畫。
來源:感疾一詞最早出現在《孟子·盡心上》一文中,表示心中有不滿、憂慮之情。
繁體字:感疾的繁體字為「感悸」。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中,感疾這個詞的寫法沒有特定規定,但可以參考其部首的寫法進行書寫。
例句:他對這個新政策感疾已久。
她對朋友們的冷漠行為感到很疾惡。
組詞:感憤、感懷、痛感疾苦。
近義詞:憂慮、牢騷、怨言。
反義詞:滿意、欣慰、安撫。
希望這些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