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薪刍的意思、薪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薪刍的解釋

薪柴和牧草。《吳子·料敵》:“軍資既竭,薪芻既寡,天多陰雨,欲掠無所。” 宋 王安石 《與馬運判書》:“私竊度之,京師兵食宜窘,薪芻百穀之價亦必踴。” 清 唐孫華 《厮養兒》詩:“南人養兒鬻旗下,朝刈薪芻夜餵馬。”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薪刍是漢語中的複合詞,由“薪”和“刍”兩個單字組成,其核心含義指代柴草與飼料,特指古代用于軍事後勤或日常生活的燃料與牲畜草料。以下從詞義、文獻用例及權威來源角度分述:


一、字義解析

  1. 本義為木柴,泛指可作燃料的草木。《說文解字》釋:“薪,荛也。從艸,新聲。” 引申為砍伐柴火的動作,後固定指代燃料。

  2. 本義為割草,亦指飼喂牲畜的草料。《說文解字》載:“刍,刈草也。象包束草之形。” 後專指幹草、飼草。

複合義:

“薪刍”合并後,涵蓋燃料與牲畜飼料兩類物資,常見于古代軍事、稅賦及民生語境,強調基礎物資的供應。


二、文獻用例與曆史語境

  1. 軍事後勤用途

    《史記·淮陰侯列傳》載:“士卒食芋菽,軍無見糧,臣無薪刍。” 此處指軍隊缺乏糧草與燃料,凸顯其戰略重要性。

  2. 稅賦征收對象

    《漢書·食貨志》記:“車騎馬乏,縣官錢少,買馬難得,乃著令,令封君以下至三百石以上吏,以差出牝馬天下亭,亭有畜牸馬,歲課息。”其中“薪刍”為地方向官府繳納的物資之一。

  3. 民生日常需求

    宋代《夢溪筆談》提及:“薪刍之物,日用所急。” 反映柴草飼料在百姓生活中的必需性。


三、權威詞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

    釋為:“柴草和飼料。泛指燃料、飼草等物資。”

  2. 《古代漢語詞典》

    注:“薪,柴火;刍,喂牲口的草。合指軍需或日常所需的柴草飼料。”


四、語義演變與現代使用

現代漢語中,“薪刍”因生活形态變遷而罕用,但仍在曆史文獻研究、古文閱讀中出現。其概念可對應現代“燃料”“草料”等詞,但需注意語境的曆史性。


參考文獻來源:

  1.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
  2. 司馬遷《史記》(中華書局點校本)
  3. 班固《漢書》(中華書局點校本)
  4. 沈括《夢溪筆談》(上海古籍出版社)
  5.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6.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網絡擴展解釋

“薪刍”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種主要含義及用法:

一、字面含義:薪柴和牧草

  1. 基本解釋
    指實際的柴火和牲畜飼料,常用于古代文獻中描述物資匮乏或軍需儲備。例如:

    • 《吳子·料敵》提到“薪芻既寡”,形容戰時物資短缺。
    • 王安石在書信中用“薪芻百穀之價亦必踴”反映物價上漲。
  2. 使用場景
    多用于曆史、軍事或經濟類文本,強調物資供給問題,如軍隊後勤、民生經濟等。


二、比喻含義:微薄的報酬

  1. 基本解釋
    作為成語時,“薪”指工資,“刍”指牲畜飼料,合起來比喻收入微薄。例如形容低薪工作或待遇不公。

  2. 使用場景
    常見于文學或口語中,帶有貶義色彩,用于批評薪酬不合理或生活拮據的情況。


三、曆史出處與擴展

如需進一步了解不同語境下的具體用例,可參考《吳子》《王安石文集》等古籍或權威詞典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暗哨邦哲邦佐犇馬鷩冕撥弄補苗不象事慚恥榱崩棟折粗澀燈筩定植豆枕敦閱方向芳尊飛寄阜颠浮景高枝绠短汲深工長貴眷黑陶喉韻火口湖家累澆酒豭豬戒指禁樹屦舄居先狂流累葉量檢沒理會處内喪捏舌頭飄洋過海品事破釜沉舟譴卻氣粗清種融浃缫車沈湘慎重其事碩公死馬醫酸子氣豚犬脫色誤衍烏焰獻殷勤邂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