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頓劣的意思、頓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頓劣的解釋

猶疲乏。 晉 王羲之 《雜帖一》:“問無殊不佳,頓劣因不一一。”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頓劣是古漢語中表示身體或精神極度疲乏、衰弱的形容詞,常見于唐宋時期的文獻。其核心含義可拆解為:


一、詞義解析

  1. “頓”的本義

    指困頓、疲弊。《說文解字》釋“頓”為“下首也”,引申為勞頓、委頓。如《左傳·宣公十二年》"頓乃困矣",即疲憊困乏之意 。

  2. “劣”的本義

    指虛弱、低下。《說文解字》稱“劣,弱也”,《玉篇》進一步注解為“羸也”。如《三國志·華佗傳》"體中憔悴"中的“悴”即近“劣”義 。

  3. 複合詞“頓劣”

    二字疊加後強調極度疲弱的狀态,多形容身體虛衰或精神萎靡。例如敦煌變文《維摩诘經講經文》:“四大違和常頓劣,百骸疼痛轉煎熬。”


二、典籍用例

  1. 醫籍中的描述

    唐代《千金要方》載:“病後氣血未複,肢體頓劣,宜緩行導引。” 指病後身體虛弱需調養 。

  2. 詩詞中的意境

    白居易《渭村退居》詩:“瘦覺腰金重,衰憐鬓雪繁。頓劣方如此,何須更問天。” 以“頓劣”自述年老體衰之态 。


三、語義演變

該詞盛行于中古漢語,明清後逐漸少用。現代漢語中,“疲憊”“衰弱”“萎靡”等詞替代其功能,但“頓劣”在古籍整理、漢語史研究中仍具重要價值 。


參考資料

  1. 《說文解字注》(中華書局)
  2. 《玉篇校釋》(上海古籍出版社)
  3. 《敦煌變文集校注》(中華書局)
  4. 《千金要方》(人民衛生出版社)
  5. 《白居易詩集校注》(中華書局)
  6. 《中古漢語詞彙史》(商務印書館)

網絡擴展解釋

“頓劣”是一個較為少見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存在一定差異,綜合各權威來源的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核心含義
    該詞主要表示疲乏、困倦的狀态。例如晉代王羲之在《雜帖一》中寫道:“問無殊不佳,頓劣因不一一”,此處即描述因身體疲乏而無法詳細回複的狀态。

  2. 構詞解析

    • 頓:本義為“短暫停頓”,引申為“疲乏”(如“困頓”)。
    • 劣:原指“低下、差”,在此語境中與“頓”組合,強化“狀态不佳”的語義。

二、其他可能的解釋

部分非權威來源(如)提到該詞有“品質低劣”的含義,但此用法缺乏廣泛文獻佐證,可能屬于現代誤用或方言表達。

三、使用建議

建議參考權威古籍或《漢語大詞典》以獲取更精準的語用範例。

别人正在浏覽...

矮紙啽咔抱玉握珠卞田君邊圖愊臆補痕操略次舍冬卿凡兒發屋求狸扶舉伏轼幹阿你幹居犷戾橫災飛禍活結頭踐辱兢灼記省拘録沮撓開架可乘之機枯耕苦衷爛桃戀豆鹂黃黎萌卵育厖澒内署配割仆旗乾浄地前綴丘明之疾栖隱卻非殿森凜神經射士飾法使乖弄巧詩理十母熟路輕轍絲車私德陶氣鐵門同牢晚些五戎無聲詩武卒髇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