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上天鐘秀,上天所賦予。 唐 薛能 《桃花》詩:“秀氣自天鐘,千年易難逢。” 明 無名氏 《贈書記·旅病托栖》:“又兼他明敏天鐘,詩書寓目都成誦。”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二五六:“一自天鐘第一流,年來花草冷 蘇州 。”
(2).見“ 天鐘 ”。
亦作“ 天鐘 ”。道家的一種叩齒法。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廣知》:“夫學道之人,須鳴天鼓以召衆神也。左相叩為天鐘,卒遇兇惡不祥叩之。”《雲笈七籤》卷三一:“叩齒之法,左右相叩,名曰扣天鐘。”參見“ 天鼓 ”。
“天鐘”一詞在不同語境下有多種解釋,以下是綜合權威來源的詳細說明:
一、作為成語的核心含義
基本解釋
指上天賦予的警示信號,比喻提醒人們時刻保持警惕。由“天”(自然/宇宙)和“鐘”(聲音警示)組合而成,源自古代傳說中天宮巨鐘鳴響預示災禍的意象。
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需要高度警覺的場合,如危機預警、重大決策前等。例:“面對氣候變化,科學家呼籲人類需聞天鐘而惕”。
二、其他延伸含義
天賦才能的象征
在古典文學中可表示“上天賦予的才華”。如唐代薛能《桃花》詩句“秀氣自天鐘”,形容天賦異禀()。
道家術語
指一種叩齒修煉法,通過叩擊牙齒發出聲響以召神驅邪,見于《酉陽雜俎》等道教典籍()。
三、現代擴展 部分網絡文學(如小說《天鐘》)将其引申為神秘符號或線索載體,但此用法非傳統語義()。
建議:若需引用學術文獻,優先采用成語或古典文學層面的解釋;網絡衍生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分析。
《天鐘》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上古時候天空中的銅鐘,被用來測定時間的儀器。也可引申為指天空中時辰變化的鐘聲。
《天鐘》這個詞由部首組成,左邊部首是“大”,右邊部首是“立”。共有8個筆畫。
《天鐘》一詞源自中國古代的文獻和傳說。在繁體中,天鐘的寫法為「天鍾」。
古代漢字中,天鐘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據史書記載,古代有時将天鐘的寫法作為“天⿰口中”,其中“口”為冬字底部的橫畫,表示時間的流動。
1. 在中國古代,天鐘被用于測定時間和宣告重要事件。
2. 天鐘的鐘聲在古代被認為可預示着天降的祥瑞。
天鐘可以與其他漢字組合形成其他詞語,比如:“天文”、“鐘樓”、“定時”等。
與天鐘意思相近的詞語有:“宇宙鐘”、“天時”、“天幹”等。
與天鐘意思相反的詞語有:“地鐘”、“時鐘”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