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疾的意思、感疾的详细解释
感疾的解释
患病。《后汉书·皇后纪下·桓思窦皇后》:“太后母卒於 比景 ,后感疾而崩。” 宋 李清照 《<金石录>后序》:“涂中奔驰,冒大暑,感疾。” 清 姚鼐 《<南园诗存>序》:“君家贫,衣裘薄,尝夜入暮出,积劳感疾以殞。”
词语分解
- 感的解释 感 ǎ 觉出:感触。感觉。感性。感知(客观事物通过感觉器官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感官。 使在意识、情绪上起反应;因受刺激而引起的心理上的变化:感动。感想。反感。好感。情感。敏感。感染。感召。感慨。感喟
- 疾的解释 疾 í 病,身体不舒适:疾病。目疾。残疾。讳疾忌医。 一般的痛苦:疾苦。 疼痛:疾首蹙额。 恨:疾恶如仇。 古同“嫉”,妒忌。 弊病,缺点:“寡人有疾”。 快,迅速:疾步。疾走。疾进。疾驰。疾足先得。
网络扩展解释
“感疾”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详细解释:
-
基本释义
“感疾”指患病,尤其强调因外界因素(如劳累、环境等)引发的疾病。例如,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提到“冒大暑,感疾”,即因暑热导致生病。
-
历史文献引证
- 《后汉书·皇后纪下》记载窦太后“后感疾而崩”;
- 清代姚鼐描述某人因“积劳感疾以殞”,说明长期辛劳致病。
-
发音与词性
拼音为gǎn jí,属动词性词汇,近义词包括“患病”“染病”等。
-
语境与用法
多用于书面或古典语境,常见于历史、文学作品中,描述因特定原因(如环境恶劣、身体透支)导致的疾病。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具体用例,可参考《后汉书》、李清照《金石录后序》等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感疾(gǎn jí)一词的意思:指对于某种情感或事物的迅速抱怨、不满或忧虑。
拆分部首和笔画:感疾是由“心”和“疾”两个部首组成,共有12画。
来源:感疾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一文中,表示心中有不满、忧虑之情。
繁体字:感疾的繁体字为「感悸」。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代汉字中,感疾这个词的写法没有特定规定,但可以参考其部首的写法进行书写。
例句:他对这个新政策感疾已久。
她对朋友们的冷漠行为感到很疾恶。
组词:感愤、感怀、痛感疾苦。
近义词:忧虑、牢骚、怨言。
反义词:满意、欣慰、安抚。
希望这些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